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娱乐 > 正文
一针一线缝制艺术作品
2023-05-10 10:11:16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话剧《茶馆》线上直播吸引5000万人次观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百场仍一票难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持续“圈粉”。


  苏州芭蕾舞团成立不过十几年,年轻演员苏钰琳见证了当地观众的变化——从一开始观演时的“台上演出、台下聊天”,到如今的穿着得体、讲究礼仪;从对艺术一知半解,到主动走进剧场、分析点评头头是道;从要求赠票送票,到掏钱买票。与此同时,苏芭也走出了一条让西方芭蕾穿上“江南嫁衣”的独特道路。


  实际上,这样的变化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发生着——伴随着一个个艺术院团的成立与发展,一部部高雅艺术作品的诞生与成熟,一批批懂艺术、爱艺术的观众也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


  观众群体规模的日渐扩大,离不开高雅艺术在基层的普及推广。之前,不少人以为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曲高和寡”,局限于服务大城市、小群体,没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艺术积累的普通人难以接触和欣赏。怎么办?广大文艺工作者选择把舞台“搬出”灯火辉煌的剧场,他们于基层社区起舞,进工厂车间放歌,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久久为功,高雅艺术不断亲近和感染更多人,广大群众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很多艺术工作者坦言,观众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更大实现”“直观深切地体会到,人民需要高雅艺术,高雅艺术更需要人民。”


  基层有广阔舞台,更能带来不竭的创作灵感,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较早之前,一些文艺作品以想象代替现实,或者找个采风地转一转、与相关人员谈一谈、拿材料看一看,就上马搞创作。结果是群众不喜欢,市场不欢迎。


  近年来,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捕捉源于生活、动人传神的艺术瞬间。话剧《谷文昌》、舞剧《天路》、歌剧《道路》、交响音乐会《浦东交响》、音乐会歌剧《张富清》等一部部艺术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的内容形式更接地气、文化品质更饱满、时代气息更浓厚,观众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艺术积累须向下扎根,艺术追求则要有“攀高峰”的精品意识和经典追求。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一丝不苟方能丝丝入扣。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更需要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一针一线缝制艺术作品,塑造更多精彩的舞台形象和经典场景,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起来。郑海鸥


责任编辑:孙霖

话剧

茶馆

芭蕾舞团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