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咖啡连锁品牌巨头星巴克门店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但精品咖啡店“follow嘿”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张营业了四年,生意从来没有受到前者的影响,芙蓉炖咖、酸奶咖啡、弄堂奶咖……菜单上上百种咖啡带着独特的“中式味道”。如今在上海,咖啡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与海派文化、中国文化深度融合,焕发出新的意蕴。上海市食品行业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联合大众点评近日发布的《上海2021精品咖啡消费观察》报告显示,上海精品咖啡店门店数达3244家,位列全国第一,三年累计增幅达124%,不仅如此,中式炖咖、桂花拿铁、茅台咖啡等充满国潮特色的“中式咖啡”,也在大街小巷的精品咖啡店里蹿红。不仅“拿来”,更有融合与创新,这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独有的生活气质与人文魅力。
上海精品咖啡正进入发展黄金期
上海深厚的咖啡文化为咖啡店经营提供了丰沃的商业土壤,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也推动了精品咖啡的发展。2018年以来上海精品咖啡店迎来开店热潮,三年增幅达124%。今年新开门店数达951家,同比增长41.5%,存量精品咖啡店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25.2%上升到如今的41.5%。市食品行业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会长章学强表示,上海精品咖啡正进入发展黄金期。
根据报告,上海精品咖啡店的选址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从商圈看,淮海路/陕西南路商圈是精品咖啡最聚集的区域,其他还有南京西路商圈、虹桥古北商圈、徐家汇商圈等。瑞金二路是拥有精品咖啡店数量最多的道路,83家精品咖啡店沿街分布,平均每20米就有一家。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认为,上海的咖啡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逐渐领跑的过程,正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密码。
“中式咖啡”渐成消费新风尚
上海的精品咖啡店不仅数量递增,也带动很多独特的口味创新。融入桂花、陈皮、酒酿等多种中国传统饮食元素的咖啡,正在上海精品咖啡消费市场形成一股“国潮风”。
“follow嘿”店内,就供应一整套“上海”系列咖啡,包括上海清咖、黑糖清咖、上海奶咖等。店主刘厚军上世纪90年代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年过半百“下海”钻研“中式咖啡”,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做‘中式咖啡’”,比如:“上海”系列里的弄堂奶咖,被他当作一种“中式咖啡”的基础平台,分别加入酒酿、红豆沙、茶、米浆等,就能形成不同的风味。
刘厚军一直思考什么才能代表“中式咖啡”,他总结了四点: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有独创的技术或者机器,要有本土化的创新产品,要做到中西合璧并且有利于普及。“follow嘿”门店里,放在“C位”的“芙蓉”和“无极”,是让刘厚军觉得符合要求的产品,这两款咖啡采用高温隔水炖的技艺替代咖啡机来萃取原液,保持咖啡风味的同时能让口感更丝滑。
在茂名南路的咖啡店“NINE O NINE”里,90后店主杜先生则研发出一款茅台咖啡,一杯咖啡融入多层次口感,最初会喝到大量奶盖,随后是微酸的荔枝果汁,最底部则是酱香型白酒的味道。店主告诉记者,他最早在酒类行业工作,后来加入星巴克并晋级到店长,离职创业后突发奇想,希望用国酒与咖啡调味,打出差异化特色。
报告显示,对比2019年,今年“中式咖啡”的关键词搜索量超过28万次,上涨近10倍,其中,桂花拿铁、乌龙拿铁、茅台咖啡、酒酿拿铁、陈皮拿铁成为上海消费者搜索最多的5种咖啡口味。
年轻人是最好的“传播者”
开张迎客四年来,“follow嘿”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其中不乏外企高管。福特中国电动车事业部一位高管两年前来上海做项目开发,在店里喝到一款“陈皮卡布基诺”,念念不忘。今年11月,这位高管再次来沪,按要求隔离一结束就来打卡,坦言“这个味道想了两年,世界其他地方都喝不到”。
在徐剑看来,“中式咖啡”能否从上海走向世界,本质上就是要让生活在上海的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觉得离不开上海的咖啡馆和独特的咖啡口味,心悦诚服地享受上海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传播者”。
刘厚军认为,“中式咖啡”要走出国门,更需要抓住年轻人,当这一代年轻人打卡并且喜欢上“中式咖啡”后,他们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喜好标准,将“中式咖啡”的口味和理念带出去,和世界做交流。报告也显示出可喜的趋势,20至40岁的青年群体成为上海精品咖啡的消费主力,其中女性占六成,学生群体同比去年增加17%,相比2019年增长138%。“上海咖啡馆的数量已是全球第一,在这一轮本土化创新中,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咖啡文化和产品风味,未来‘中式咖啡’一定能走向世界。”刘厚军对此充满信心。
中式咖啡
上海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