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合老年人的穿着需求,具备轻便、防滑等特点的老人鞋近几年火爆出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少企业从中看到商机,纷纷涉足该行业。然而,随着销售愈发火爆,老人鞋市场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标准的缺失成为老人鞋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老人鞋销售火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为我国的老人鞋产品提供了巨大市场。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中老年鞋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2—2027年中国中老年鞋市场规模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7年中国中老年鞋市场规模将达193.22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布局老人鞋的企业逐渐增多。除了足力健、舒悦这类专营老人鞋的品牌外,斯凯奇、李宁、回力、双星等运动品牌也纷纷发力老人鞋赛道。记者走访线下商场看到,有不少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在运动品牌区选购商品。据某品牌的销售人员介绍,老人鞋在设计、制作和用料上都符合老年人的脚型特征,具有透气、缓震、舒适、防滑等特点,目前常见的主要产品种类有旅游鞋、休闲鞋和布鞋等。“年轻人穿的鞋都比较硬比较沉,现在正值开春换季,很多老年人都有踏春游玩的需求。健步鞋回弹性好,穿起来轻便,更受老年人的欢迎。”该销售人员说。
在线上,老人鞋的品牌更是种类繁多。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老人鞋的售价通常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月销量最高的能卖到9000余单。不少商家将“软底”“舒适”“一脚蹬”这类关键词作为卖点,而这类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鞋也成为子女表达孝心的首选。“今年农历闰二月,按照老家的习俗,逢闰年闰月就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求身体健康,我也给我爸妈买了一双。”“爷爷说鞋底防滑、穿着舒适,只要老人喜欢就行。”有消费者在评论区表示。
抽检不合格频频“翻车”
在老人鞋销售愈发火爆的同时,市场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老人鞋质量抽检结果显示,老人鞋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今年1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老年健步鞋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抽查发现浙江卓诗尼鞋业有限公司、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或销售的14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合格项目为产品标识、耐折性能。
而在此之前,老人鞋在抽检中也是频频“翻车”。去年11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老人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报告。结果显示,11批次老人鞋在木地板湿态的动摩擦系数小于监测所依据标准系数0.40,49批次老人鞋在陶瓷砖湿态的动摩擦系数小于0.40。同年12月,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老年服饰、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通报。监测结果显示,老年服饰产品不符合率为37.5%,老年鞋产品不符合率为41.6%。
防滑功能是不少消费者购买老人鞋时的重点考虑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足部会发生变形,反应协调与灵敏能力下降,对鞋型和防滑等功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没有防滑功能是不行的,但如果太防滑也会出现问题。如果防滑系数太高,人在行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卡滞,会因惯性和脚底缺乏灵活性而摔倒;如果鞋底太软则起不到应有的支撑和防护作用,容易造成脚弓塌陷。
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本土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程伟雄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首先应做好对老人鞋的法律法规的行业监管。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老人鞋的国家标准,所谓的老人鞋或者老年鞋只是一个商业概念。现在市面上的相关产品一般执行GB/T 15107旅游鞋标准,这就导致对市面上销售的老人鞋宣称的性能指标(如软弹助力、不捂脚、鞋头加宽、高弹缓震走路省劲脚不累、不易滑、无需弯腰系鞋带)无法监督规范。
2020年1月,工信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加强老年人足部健康研究,开发具有防跌倒等功能的老年鞋”。2021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中提出“积极推动老年用品标准制定,重点开展适老家电、一次性纸制品、老年鞋标准制修订,推动建立老年用品标准体系”。
记者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到,目前老人鞋国家标准已经通过了征求意见阶段,正处于审查状态。老人鞋国标的出台一方面可以促进老人鞋产品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避免企业以次充好;另一方面则可以解决之前因标准缺失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健全制鞋行业的标准体系。
不过程伟雄认为,国家标准制定的关键在于执行层面。“没有市场监管部门的有力执行,标准也是形同虚设。要让企业和品牌商意识到遵守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同时,也要鼓励本土鞋类企业积极参与老人鞋产品的功能研发与产品销售体验服务。”(记者 贾欣然)
老人鞋
行业标准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