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爆料称,国内化妆品企业相宜本草在其十余款护肤产品中违规添加了一种名为“犁头尖”的有毒中草药。12月20日,相宜本草发布声明称,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产品均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原料,不存在添加《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以外未注册备案原料的情形。
今年以来,百雀羚、瑷尔博士、韩束等多个化妆品品牌因陷“违规添加风波”而发声自证清白。品牌与质疑者各执一词,消费者难辨真假。化妆品企业为何屡陷原料添加“罗生门”?
违规添加风波不断
多家化妆品企业今年被爆“在原料中违规添加禁用物质”。不久前,百雀羚也因涉嫌添加“圆叶牵牛提取物”而陷入争议。
对此,百雀羚公开表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5月26日发布的《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公告》,将“圆叶牵牛提取物”列入其中,但在这之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并无对此物的禁用规定。百雀羚涉及该原料的个别产品是在这一日期之前生产的,并不违反规定。
今年,打假人士王海曝光韩束、RNW如薇被检测出含有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瑷尔博士被曝光在“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中,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示的防腐剂成分苯氧乙醇。上述品牌均表示,在原料中添加的物质合法合规。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国内化妆品原料数量较多,禁用目录则是动态更新。在此过程中,已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部分原料可能缺少规范标准,部分原料评估技术需要更新,这些方面改善以后,部分原料的使用规范也会更新。
“禁用原料”仍在更新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截至目前,已有74批次化妆品被检出禁用原料。
有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向记者透露,这可能与今年新发布的《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有关。这个文件发布后,化妆品企业在对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只能提交完整版安评报告,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针对化妆品尤其是原料的毒理检测。
中检院从事化妆品安全评估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仅根据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和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梳理出来的化妆品原料就超过3600个。我们目前更新的化妆品原料目录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尽量和国际接轨,这加大了原料安全评估工作的难度。此外,今年发布的国内化妆品使用的高风险原料数量也在增加。面对完整版评估相关规定,行业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企业反馈,目前面临毒理学实验不足、不能开展动物实验等难题,一些评估技术执行指标也需要完善。”
随着国内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技术、毒理数据不断完善,化妆品原料可使用、禁用的目录会一直更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化妆品原料过去能使用,如今却被禁止添加。
有化妆品原料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一直以来,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部门对化妆品原料的审核标准更严格,有些原料在国外能使用,但是在国内就不能使用。对于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我国自始至终都持更谨慎的态度。
“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了压低成本,使用一些便宜的、高风险的原料。哪个行业都有好的产品,也有劣质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防腐剂成关注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成为今年多个美妆品牌涉违规添加的焦点。
防腐剂能不能添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五)》中表示,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可以在标签中标注,也可以不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防腐剂的添加是国内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许多知名化妆品品牌因此纷纷“被点名”。比如,广州霸王因代工的洗发产品防腐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成分超标而被罚。
“化妆品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会更短,部分微生物也难以抑制,可能导致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过敏。”上述化妆品原料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防腐剂的添加合规与否在于添加量的多少。”
资料显示,防腐剂存在于化妆品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添加到产品配方中,用于确保产品稳定性的防腐剂;另一种则是为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在原料中添加且在最终产品中含量极微的防腐剂。
今年下半年,薇诺娜旗下产品被职业打假人王海检出了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据悉,该成分即为防腐剂存在于化妆品中的第二种形式。薇诺娜对此表示:“公司已在国家药监局备案资料中列出原料组成并完整标注,登记了苯氧乙醇的成分比例。”
“随着化妆品行业不断推出新规,将会迎来新一轮洗牌。相信市场会在优胜劣汰中更加健康发展。”上述化妆品原料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记者马嘉)
化妆品企业
原料添加“罗生门”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