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科技成长板块的突出表现,一批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光彩夺目。在赚钱效应引领下,投资者疯狂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积极申购相关基金,部分基金公司也趁势营销发行新产品。在今年年初的乐观氛围中,几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新发基金,往往一日售罄。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的基金规模数据显示,不少去年下半年以来业绩抢眼的基金,在过去两个季度里规模骤然增加。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从2019年三季度的几千万元,骤然增加到今年一季度的五六十亿元,短短半年时间,规模增长了几十倍乃至100多倍。管理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经理,甚至高达六七百亿元,这在公募基金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郭斐为例,2017年9月才正式担任基金经理,2019年一季度,郭斐管理的2只基金规模尚不足10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其管理的3只基金规模合计超过130亿元。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由其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最新规模高达117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10倍。
从国内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历史业绩表现看,迄今为止,拥有公开业绩记录、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并且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尽管很多投资人声称,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不会对业绩带来困扰,但从现实表现看,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经理,即使业绩表现不错,其业绩记录的时间也不够长。
从国外投资大师的业绩记录看,股神巴菲特50多年来年化收益率达到20%,成为投资界的传奇。不过,巴菲特如此长期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其部分原因在于,在初期规模相对小的时候,取得了更高的业绩回报,另外还同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向好有关,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对于A股市场投资人来说,当市场情绪极度乐观时,投资者踊跃入市买入的巨无霸基金,带来的更多是难忘的教训。在2015年市场高点时发行的基金,5年过去了,依然有不少在净值以下。
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骤然增加,对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尽管上述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依然不错,但是能否持续依然需要观察。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的确有部分基金经理在规模骤然增加后,依然可以很好地应对,基金业绩表现依然向好,但是优秀的基金经理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说,从管理几亿元到五六十亿元乃至百亿元以上,都要经历投资策略再调整的过程,这都需要时间去逐步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
事实上,对于规模骤然增加的基金来说,往往是因为前期业绩非常抢眼,才会吸引投资者追捧。这些投资者的投资预期相对较高,但规模的骤然增加,通常会对基金业绩造成困扰。投资者在追捧明星基金经理时,需要多一分清醒。
规模
基金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