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萎缩 新发乏力 人才流失 直面三大痛点 中小基金公司急寻突围之路
2020-08-17 08:16:11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突破1.8万亿元,权益基金发行更是进入高光时刻,多只基金一日售罄。仅8月以来,首发突破百亿元的权益基金数量就已超过7只。

  

  然而,热闹多是头部公司的,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着新基金募集失败、老基金规模缩水等问题。同时,高管频繁变动、基金经理出走成为压在这些“瘦弱骆驼”身上的新稻草。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中国基金行业将迎来史上最大的一次零售增长浪潮。

  

  但在这一历史性机遇背后是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募、私募、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和信托公司进入资管行业,同时监管审批提速导致基金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头部基金公司整体运作处在产品业绩佳、知名度高易于销售、对代销渠道议价能力强的良性循环中,留给中小基金公司奋起直追的时间已不多了。

  

  老基金规模持续萎缩

  

  市场份额正加速向头部机构集中。以近5年维度来看,基金管理规模排名后五十位的基金管理人资产总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从2015年的5%逐年下降到2020年二季度的1%,管理规模前二十位基金管理人的总资产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则已超过60%。

  

  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分化更为明显。截至二季度,权益基金“千亿俱乐部”进一步扩容,增至16家,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上述16家基金管理人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合计占全行业的63%。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82家基金管理人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下,其中36家基金管理人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

  

  有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持续缩水。以国融基金为例,截至去年底,管理规模为8.13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管理规模缩水至4.2亿元;到了今年二季度,管理规模只有3.09亿元。

  

  具体来看,国融基金旗下6只基金,只有国融融泰混合型基金规模在1亿元以上,国融融银混合型基金、国融融君混合型基金、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型基金、国融融兴混合型基金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国融基金第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议,注销国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凯石基金旗下多只基金也面临清盘的窘境。6月9日,凯石源混合型基金发布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 万元的提示性公告。8月6日,凯石湛混合型基金也发布公告称,截至8月5日,已连续 4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与凯石湛混合型基金相似的是,截至8月5日,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型基金也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

  

  新发基金吸引力弱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颇为火热。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总规模已突破1.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总规模为2374.19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总规模为8954.64亿元。

  

  爆款基金频出,销售额不断打破历史纪录。南方成长先锋混合型基金、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型基金、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型基金、华安聚优精选混合型基金等发行规模均超过290亿元。其中,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型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过13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新的历史纪录。

  

  在这场发行盛宴里,大型基金公司硕果累累,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却寒意阵阵。

  

  据统计,2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今年以来颗粒无收,未发行新产品。

  

  强者恒强演绎得越来越极致。从新基金成立情况来看,截至8月13日,汇添富、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今年新成立基金的发行规模均突破1200亿元,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发行规模均超过400亿元,上述11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占全行业的45%。

  

  与此同时,有33家基金管理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总规模不足20亿元,其中有12家基金管理人新基金发行总规模低于5亿元。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发行的新基金甚至募集失败。7月29日,国融融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宣告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类似的还有九泰久弘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融鑫优创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均募集失败。

  

  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投资者越来越认可大型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并不出名,但是因为背靠大基金公司,也能发出爆款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不论在投研实力还是渠道上均有优势,对代销渠道的议价能力也很强,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核心人员留不住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以来基金行业高管人事变更达187次,涉及基金公司81家,其中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人员变动尤为频繁。

  

  以太平基金为例,今年连续发布多则高管变动公告。1月23日,太平基金宣布范宇担任董事长。同日,副总经理王健因个人原因离职;4月24日,太平基金再发公告,尤象都担任总经理一职。此后尤象都身兼多职,7月29日开始担任首席信息官,7月31日开始代任督察长。原督察长岳冲因个人原因而离职,岳冲担任太平基金督察长只有一年多时间。

  

  类似的还有富荣基金。2月12日,林峰辞任富荣基金副总经理;2月28日,滕大江辞任富荣基金督察长一职,由董事长杨小舟代任;5月12日,富荣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郭容辰因个人原因离职,副总经理李东育代任总经理一职。

  

  除了核心管理层不稳定,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还面临基金经理流失的问题。例如,去年12月,王霆因个人原因离任格林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彼时张兴、宋东旭同时负责该基金的管理。今年4月,张兴因个人原因离任,6月宋东旭也因个人原因离职。

  

  不少基金经理任期颇短。例如,湘财长源股票型基金经理任路去年12月任职,今年6月就因个人原因离任;程子旭今年1月担任上银鑫卓混合型基金经理,5月也因个人原因而辞职;去年9月李石开始担任格林创新成长混合型基金经理,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离开公司。

  

  在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看来,基金公司最关键的是人才,但人才是流动的,基金公司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需要筑建平台优势,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基金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

  

  突围之路: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小基金公司生存艰难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今年4月,为探讨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路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召开了行业座谈会。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反映,目前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设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品牌知名度不高、技术系统等运营成本较高、分销渠道与合作对象拓展困难等问题,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外资公募、银行理财子公司来势汹汹,基金公司管理办法也迎来重大修订,新规放宽了公募牌照“一参一控”限制,大批券商有望获得公募牌照。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中小基金公司究竟该如何突围?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中小基金公司一定要学会“做减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小型基金公司盲目推出同质化产品,很难获得资金认可,要把握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定位。

  

  部分年轻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实现了快速跃升,其经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例如,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2015年3月成立的泓德基金管理规模已达621.39亿元,其中权益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权益基金,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日前公开表示,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是前提,公司必须以一个长期的理念去做投资。“在投研方面,我们倾注了非常大的资源,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研究、投资队伍,并且还要有一个很好的机制,使得投资和研究能够结合起来。”

  

  在沪上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看来,投资者陪伴越来越重要,当前互联网渠道给小基金创造了逆袭的机会。“金融产品是不断变化的动态产品,服务必须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让投资者产生良好的盈利体验,这样才能让他们留下来。”


责任编辑:谢鑫蕊

规模

人才

中小基金公司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