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副总频“上新” 基金经理“投优则仕”
2021-07-15 09:50:35
文章来源
中证网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成为一个明显的行业现象,而曾经流行的“公奔私”(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基金)现象也再度出现。业内人士认为,两种现象同时聚集,说明基金经理的发展舞台越来越广阔,绩优基金经理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

  副总经理变更频繁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共有83家基金公司发生过179位高管变更。其中,共有72位副总经理发生变更,数量远超过总经理(51位)和董事长(37位)。在72位变更的副总经理中,有41位是属于新官上任。从名单上看,年内晋升至副总经理的人选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甚至还有些是“80后”人气新锐。

  7月1日长盛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研究部总监郭堃升任公司副总经理。从过往经历看,郭堃于2019年加入长盛基金,此前有过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相关经历。

  在刚过去的6月,“80后”金牛基金经理冯明远被提拔为信达澳银基金副总经理。从履历上看,冯明远2014年加入信达澳银基金时只是行业研究员,短短几年凭借优异业绩实现了从基金经理到投资总监,再到副总经理的“步步高升”。

  此外,今年5月,邱杰和曲杨同时升任前海开源基金副总经理;4月,郑煜和孙彬被提拔为华夏基金副总经理;3月,刘彦春在一度传闻离职之后,被提拔为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1月,王宗合被提拔为鹏华基金副总经理。

  华南某公募人士直言,“投优则仕”成了今年以来高管变更的最大看点。虽然去年也有类似的情况,但通过提拔副总来留住优秀人才,今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行业现象。对一名基金经理而言,除了奖金等经济回报之外,职位升迁也是重要的激励方式。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可以分配到更多的行业资源,有望提升投资决策效率。

  “奔私”潮再起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内部晋升外,此前一度流行的基金经理“公奔私”现象又在今年出现了。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海南海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9日完成备案登记,三名股东分别是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韩茂华、南方基金原基金经理蔡望鹏、深圳新同方投资原合规风控部经理孙群,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30%。

  公开资料显示,韩茂华是工学博士毕业,2006年9月加入博时基金担任研究员,2011年1月升任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2013年8月再晋升为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直到2021年1月离职。

  今年7月1日,深圳德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这家私募的副总经理孙晔伟,是华润元大基金原总经理,是一名有着15年公募经历的行业老将。而在6月24日完成备案登记的新长期(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掌门人是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原基金经理赵宏宇,他曾在长盛基金工作长达12年时间。6月11日完成备案的上海汇万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是国元证券原副总裁、长盛基金原董事长陈平,总经理则是国投瑞银基金原副总储诚忠。

  此外,从今年更早备案的私募机构来看,还出现了光大保德信基金原副总经理李常青、嘉实基金原交易部交易总监刘大元、鹏扬基金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卢安平等人的身影。

  舞台越来越广阔

  前述华南某公募人士认为,内部晋升和“公奔私”,从广义上讲都是一种“投优则仕”,是优秀基金经理个人价值的体现。但作为今年的一个新现象,内部晋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金经理的发展舞台越来越广阔了。特别是很多刚崭露头角的“80后”基金经理也实现了晋升,说明公募行业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创金合信基金副总经理黄越岷直言,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公司在能出得起高价的情况下,抢得头部基金经理,让过多资源倾斜于少量基金经理。从投研体系、人才队伍的长期培养上看,这或许并不利于更多有潜质的年轻基金经理的培养。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表示,“公奔私”是行业内比较常见的,很多知名头部私募管理人大多有公募基金从业经历。多年以来,曾经有过3次至4次的“公奔私”高潮,最近这一两年又是一次新的高潮。

  荣浩认为,“公奔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市场环境向好,投资人风险意识和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财富管理市场长期被看好;私募商业模式中可计提超额收益,使基金经理做好超额、控好回撤的动力更足,客户体验感提升;部分基金经理需要个人成长空间,部分公募大佬需要一个更好实现自身理想的地方。

责任编辑:陈康利

公募基金

副总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