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验看,超大规模基金的灵活性差,运作难度较大,仓位难以及时进行调整,大规模的基金不像小资金“船小好调头”。
大家逃离“老一代”顶流明星基金经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
现在老基民们互相推荐优秀“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产品,往往在最后会加一句强调,“而且他们的规模不算大。”
这是什么意思?
基金公司销售部门的人很尴尬,面对“优秀”和“规模不大”两个不对称的指标,“这算是表扬吗?我是该高兴呢,还是惭愧呢?”
基金“小而美”,这或意味着是一个舒服的布局区间。
基金业“中生代”力量崛起(第四期)就将探讨“中生代”基金的“超重”、“黄金身材”和“标准身材”与业绩的关系,并带大家盘点一下目前业绩不错且规模不大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规模“超重”是业绩的杀手?
业内有一种看法是,“规模是业绩的杀手”。
有一种笑谈是,基金规模就好比美人的体重!
比如,对老基民来说,管理规模已超千亿的“老一代”顶流基金经理,大家觉得这个身材还是“超重”了。
当然不是说“超重”就一定不美,毕竟杨玉环还是四大美女呢。
在基金界,比如“中生代”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规模近300亿元,其代表基金——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近200亿元。这只基金今年业绩不错,年初以来收益已超60%。因为它站在一个好赛道——新能源之上,今年新能源业绩很好,而赵诣配置的股票大多是集中在新能源中游的龙头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很有基金界“杨玉环”的潜质。
并且,人的审美观有不同,基民对基金的偏好也有不同,有的投资者会偏好规模大的基金。
事实上,基金规模大不也说明看好的人多么?落到实操上也有支持这批基民以“大为美”的选择逻辑。比如,有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就是长线为主,并且偏好白马蓝筹,投资风格对资金规模没有太大限制,钱多钱少对操作基本没有影响。选择这种基金经理就不太需要纠结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大小。其实"坤坤、春春",以及一大批投资核心资产的基金经理基本都属这一类。
盈米基金且慢研究总监赵玉斌指出,“主动基金的规模上限,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容量。对于价值型、左侧布局的选手,规模上限会高一些;对于交易型、右侧型追涨的选手,规模上限会低一些。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需要具体分析。”
不过,“超重”基金还是不太符合希望获得较高收益老基民的审美观。事实上,从历史经验看,超大规模基金的灵活性差,运作难度较大,仓位难以及时进行调整,大规模的基金不像小资金“船小好调头”。此外,大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
规模的“黄金身材”和“标准身材”
那么,什么是基金的最佳规模?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有业内人士认为,绩优基金的“黄金身材”在2亿-20亿之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表示,“一般业绩比较好的基金,规模是在20亿左右或者以下,就是2亿到20亿之间。”
总之,一个相似的规律是,基金和美女一样,以瘦为美,“小而美”是绩优基金更多见的常态,今年收益名列前茅的基金大多属于这一类。
比如截至2021年10月20日,年初以来收益超过90%的4只混合型基金,长城行业轮动A、信诚新兴产业A、金鹰民族新兴、前海开源新经济A,它们的基金规模(合计)分别为3.91亿元、15.18亿元、3.95亿元、14.02亿元。
尽管“以瘦为美”,但是规模太小的基金也不行,太“瘦”有可能容易“生病”——存在清盘的风险,所以基金的规模并不是越小越好。
再进一步审视,如果说2亿-20亿可能是基金的黄金身材,那么基金的“标准身材”是多少?
一个较多共识的看法是“20亿-50亿之间”。
赵玉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特别大的基金会影响到基金经理选股,要回避这种基金。在规模上,20亿-50亿比较好。”
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同样认为,“基金规模太大肯定对业绩不利,一般是50亿以下,20亿左右的规模比较舒适。”
值得注意的是,赵玉斌提醒,需要警惕短期规模上升特别快、但基金经理历史上还没有管理大资金经验的情形。
“尽管选择中生代基金经理与选取其他基金经理,原则并无不同。但由于中生代业绩刚崭露头角,业绩曲线还不长,收益的归因可能还不清楚,因此需要了解基金经理背后的投资框架。”赵玉斌说。
谁是最佳选手?
杨德龙建议投资人在选择基金经理的时候要看几样:过往业绩增长率、最大回撤和波动、投资风格(尽量选择坚持价值投资,买好公司,而不是赌方向的基金经理),此外也可以参照夏普比率等指标。
本文对“中生代”基金经理的基础筛选标准是:基金经理年限在3-7年;任期期间中长期业绩比较稳定和优秀,几何平均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的主动管理权益基金经理。
按前述两个标准,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管理规模在2亿-100亿之间的绩优“中生代”基金经理共有117位。
其中,管理规模在2亿-20亿的“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47位;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之间的“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共有43位;管理规模在50亿-100亿之间的“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共有27位。
上述117位“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中,业绩最好的都集中在基金经理年限3年,管理规模在15亿至50亿左右。包括金鹰基金的樊勇(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52.94%)28.59亿元、中信保诚基金的张弘(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52.36%)45.15亿元、金鹰基金的韩广哲(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49.89%)50.73亿元、华夏基金的王劲松(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47.81%)21.17亿元、融通基金的王迪(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44.42%)15.60亿元。
此外,在兼顾“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中长期业绩、基金管理规模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选项是赛道。
赵玉斌表示,可优先选择消费、医药、科技等长牛型赛道。
一位华南私募人士认为,选择“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产品时,仅就目前来看,可考虑选择重仓低估值以及可投资港股的基金,包括港股的互联网和医药板块。
(作者:庞华玮 编辑:李新江)
基金业
规模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