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70只 创近5年新高
2023-12-13 09:08:46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

  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创近5年新高。

  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2月12日,年内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共370只,超过了2019年至2022年各年度的数量。

  业内人士认为,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与资本市场表现有较大关系,在市场行情较弱时,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反而较多。一方面,发起式基金自身的特点使得其成立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发起式基金的成立也是基金管理人对市场未来走势有信心的表现,有低位布局的考虑。不过,在“宽进严出”的背景下,发起式基金的管理人还需要直面收益率、规模等一系列考验。

  市场热度逆势提升

  发起式基金是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方式发起设立的基金。发起式基金强调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通过利益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加强管理人责任感。

  12月7日,国寿安保品质消费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国寿安保基金出资认购该基金1000万元,且发起资金认购的基金份额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少于3年,与其他持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是国寿安保基金近期成立的第四只股票型发起式基金。至此,该公司近期用4000万元自有资金参与基金投资。“在当前情况下,国寿安保基金成立4只股票型发起式基金系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国寿安保基金表示。

  事实上,年内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共370只,数量创近5年新高。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9年到2022年各年度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分别为185只、192只、321只、351只。

  对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发起式基金成立的数量与市场行情有较大关系,在市场相对低迷的环境下,新基金发行较为困难,基金公司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布局发起式基金。一方面,降低了募集门槛,可以保证基金顺利成立;另一方面,选择低点布局也可借机积累长期投资业绩。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看来,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增加主要与基金公司的重视有关。由于发起式基金具有设立门槛低、利益绑定、便于创新等优势,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基金公司重视,发行量也稳步递增。不过,由于普通基金的发行比较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去年以来普通基金的发行逐渐遇冷,相较之下,发起式基金市场显得更热。

  直面收益和规模挑战

  发起式基金具有“宽进严出”的特点,这也使得其成立相对容易,但在持营期间,基金管理人也面临一些考验,需要提升基金收益率,同时做大规模,避免3年之后被迫清盘。

  代景霞称,“宽进”即成立门槛较低,不受200户有效认购户数、2亿元募集资金的最低成立门槛限制,只需满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金额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的条件。“严出”指的是,对基金成立后的持营要求更为严格,如果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规模小于2亿元,则需要自动终止合同,与普通基金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条件相比,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更大,清盘风险也较大。此外,发起式基金由于较小的管理规模,往往面临着较高的运营成本,也会侵蚀基金收益,不利于吸引资金加入,从而使得做大基金规模比较困难。

  代景霞表示,发起式基金要通过持营做大规模,提高基金业绩表现是关键。基金经理需要通过出色的投资能力、清晰稳定的投资策略以及加强组合风险控制来提高基金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保持基金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特征的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资金加入。同时,基金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降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方式,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定期报告等差异化服务来吸引投资者,与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的规模扩大和收益率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持续努力,并充分发挥专业的投资能力。

  池云飞认为,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优质发起式基金,应加强持营宣传,防止由于缺乏推广而被迫清盘;对一些辨识度不高、业绩不亮眼的产品,需要提升竞争力。同时,发起式基金不能仅仅作为新产品的实验田或机构资金的“通道”。当然,对于产品竞争力不足、性价比较低的产品也可以选择清盘,以释放基金公司的投研资源。

  事实上,随着3年期限的到来,确实有部分发起式基金由于规模不达标而被迫清盘或者面临清盘风险。例如,12月8日,某基金公司发布关于旗下一只发起式基金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截至12月16日,若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管理人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本报记者 王 宁 冷翠华


责任编辑:孙霖

发起式基金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