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来,多家中小基金公司股权被挂牌转让,部分转让方甚至多次降价叫卖。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行业最新规模已经超过29万亿元,行业步入发展成熟期,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硬性投资持续增加,叠加降费等政策的落实,中小基金公司生存不易,股权也随之遇冷。
基金公司股权被频繁转让
过去一年来,中小基金公司股权被频繁转让。今年1月26日,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显示,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拟转让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1%股权,转让底价3720万元,挂牌截止日期为2月27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股权为国元信托“清仓式”减持。
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信息显示,在《基金管理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审批》中,3月20日,金信基金上报材料被接收,或表明股权转让有了新进展,正在走行政审批流程。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2023年6月29日,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转让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5.93%股权,转让价为8500万元。2023年11月21日,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再度挂牌这笔股权,并降价至7650万元,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29日。
公开数据显示,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6日,五矿资本(600390)控股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东,持有39.84%股权;安信证券、佛山市顺德区新碧贸易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3.95%、20.28%的股权,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第四大股东。
和安信基金类似的还有嘉合基金。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显示,2022年12月和2023年7月,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两次以1.68亿元的价格清仓转让持有的嘉合基金27.27%股权,但挂牌期满均无人接手。2023年11月27日,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挂牌转让,转让价降至1.51亿元。
梳理过往公告可以发现,过去两三年来,多家基金公司的股权被挂牌转让。例如,新华信托拟转让其持有的新华基金35.31%股权;大恒科技(600288)拟转让其持有的诺安基金20%股权;北京华远集团拟转让其持有的红塔红土基金30.24%股权。资讯显示,上述股权转让均尚未完成。
从股权转让成功的案例看,2022年7月,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后国开泰富基金更名为北京京管泰富基金。
中小公司破局难
从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权转让情况看,即使转让价格一降再降,挂牌后依然少有人接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面表明基金公司的牌照价值缩水,另一方面表明行业正在走向成熟期,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中小基金公司突围更难。
从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看,过去几年来堪称高歌猛进。2019年底,公募基金数量突破6500只,规模为14.8万亿元;截至今年2月底,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1万只,总规模突破29万亿元。短短四年零两个月时间,规模几乎翻了1倍。
不过,同行业突飞猛进相对应的是,行业内部发展极度不均衡,行业增量更多是大中型基金公司贡献的,中小基金公司发展并不容易。例如,从2019年底至2023年底,易方达基金公募规模从7100多亿元增至1.62万亿元,南方基金从6051亿元增至1.04万亿元;反观中小公司,益民基金规模从15.6亿元降至10.79亿元,凯石基金从13.48亿元降至2.17亿元。
沪上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成熟期,头部公司通过产品线布局,以及品牌先发优势,其优势变得越来越大。在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运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硬件设备投入,导致新进入者突围越来越难,对于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股东来说,“本来就是财务投资,在赚钱不易的情况下,选择了退出”。
从监管政策导向看,也在强化对基金行业的功能性考核权重,以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从影响基金公司股东的方面看,《意见》要求基金公司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引导股东单位在机构经营考核中显著加大功能性考核的权重;全面强化对入股资金、股东及其关联方的穿透识别与监管。
《意见》还提出,“扎实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这将影响基金公司的业绩,股东回报预期会降低。此外,“加强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及应急演练”等也会增加基金公司的投入。
股权转让
中小基金公司
基金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