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压力倒逼模式重构 基金公司“降本增效”账本曝光
2025-04-07 09:09:1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自2023年公募基金启动费率改革以来,权益类、固收类、QDII等产品管理费普遍下调,直接压缩了基金公司的收入空间,叠加市场宽幅震荡,基金公司的业绩进一步分化。近期披露的部分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中,多家基金公司的营收情况出炉,整体呈现“头部领跑,中小承压”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降本增效”已成为近年公募行业的关键词,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基金公司已采取多重手段应对降费冲击和市场冲击,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发力专户等业务、提升资金效率、压缩非必要成本等。


  业绩分化加剧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已有超40家公募基金的上市公司股东披露2024年年报,这些基金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得以浮出水面。其中,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等头部机构的2024年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


  从增速来看,2024年权益市场波动和降费措施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影响逐渐浮现,多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如光大保德信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东方证券资管等净利润降幅均在30%以上。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例如,中金基金2024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增幅超过100%;中信建投基金2024年净利润达5000万元,增幅超过60%;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净利润7.3亿元,增幅超过40%。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上述基金公司2024年净利润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多方面战略布局和业务优化。例如,中金基金将REITs打造成其业务亮点,据中金公司年报,2024年中金基金积极丰富产品线布局,推出多只匹配各类市场需求的产品,包括中金印力消费REIT、中金联东科创REIT、中金重庆两江REIT,公募REITs管理规模持续保持行业前列。


  中信建投基金财务部负责人王欢表示,一方面,专户业务对2024年业绩贡献显著,在全年债市走强背景下,公司重点发力专户业务,全年提取并确认浮动管理费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尤其是固收类专户产品表现较好,叠加低利率环境下机构资金对稳健收益的需求提升,带动业务规模和管理费收入双增长;另一方面,公募业务结构优化对冲费率压力,尽管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同比下降20%,但公司通过深耕固收领域实现公募管理规模逆势增长38.21%,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扩张弥补了权益产品的收入缺口。


  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24年华泰柏瑞基金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持续丰富产品线品类,指数类基金规模增长明显,截至报告期末管理资产规模合计人民币6882.08亿元,旗下沪深300ETF位居沪深两市非货币ETF规模市场第一。


  差异化重构竞争力


  在行业费率改革深化、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基金公司普遍推进“降本增效”。基金公司如何做到降本,又如何能实现真正增效?


  王欢表示,在中信建投基金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着重强调了“降本增效”的文化建设,以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和战略聚焦为核心,用“降本”与“增效”双轮驱动。一是以资源配置驱动运营效率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运营流程,将资源集中投入核心系统升级等方面,压缩非必要运营成本。同时强化供应商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和流程标准化减少非刚性开支。此外,在人力成本优化上,重点向投研团队倾斜,保障核心人才竞争力。


  二是以规模效应和投研能力筑牢护城河。针对市场避险需求,持续扩大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低波动产品规模,并通过REITs等创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在投研端,依托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构建量化模型,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预警能力,实现研究流程化、决策平台化,提升投资胜率。


  三是以客户价值创造重塑增长逻辑。减少对高成本代销渠道的依赖,通过定制化服务增强机构客户黏性。同时,深化与母公司经纪业务条线的协同,探索“投顾+产品”生态,将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与产品创新有效对接。


责任编辑:周子章

基金

降本增效

投资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