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15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2021年度,全球油脂油料季度库存不断走低,市场供给明显趋紧,当前价格中枢开始出现明显回升的势头。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油脂油料企业已经全方位利用期市管理风险。
全球油料供应趋紧价格中枢回升
本周以来,CBOT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明显回升。12月21日CBOT大豆期价指数攀升至1225.75美分/蒲式耳,创出该指数6年以来的高点,豆油、豆粕期价指数同步上涨。
“受国际市场相关品种价格回升影响,国内豆粕期价本周上涨明显。”中粮油脂专业化公司套保交易部副总经理周吉帅在会上表示,2020/2021年度因美豆产量恢复,全球大豆产量增至历史最高水平,但全球需求稳步增加导致库存小幅下降,美豆库存消费比降至7年以来的新低23.2%,全球大豆供过于求压力显著缓解。
“美国农业部(USDA)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调当季大豆结转库存,大豆平衡表略显紧张已成定局。”周吉帅认为,一方面,美国国内压榨利润不断恢复,油厂开机率高企,历史单月压榨量纪录不断被打破,USDA不断上调全年压榨量预测目标。另一方面,美豆出口数据不断调高。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10日当周,本年度美豆累计销售5383万吨,5年平均值为3513万吨。出口销售已完成USDA出口预测目标的88.4%,该进度去年同期为59%,5年平均值为63.7%。
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从数据来看,美国大豆创纪录的压榨和出口需求完全消化了其恢复的产量,12月USDA报告给出3.9%的库存消费比是近20年来的第二低水平,并且市场对该库存水平仍有继续下调的预期。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除了美豆供需开始趋于紧平衡之外,巴西和阿根廷两个主产国的大豆供给也开始出现趋紧势头。
巴西大豆出口量持续处于极高水平,导致其2020/2021年度库存仅2070万吨,库销比仅为16%。巴西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大豆来缓解其国内紧张的供应局面。从播种情况来看,前期巴西中西部雨季推迟,早期播种进度较去年同期落后10—15天。这将导致巴西明年1月的出口量受限,部分市场份额不得不让给美国,使得美豆的出口数量进一步提升。
2020/2021年度阿根廷产量保持稳定,但大豆出口税上调,出口预计同比下降,新豆上市前可供出口头寸有限。同时,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持续贬值,国内通胀水平仍然高企,农民卖货并不积极,继续持有大量的大豆库存作为“硬通货”。
“从南美情况来看,本年度初期全球大豆供需紧平衡已经成为定局,这也是近期国内外大豆、豆粕等价格回升的重要原因。”上述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CFTC最新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2月15日这周,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上的净多单为16.6万手,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对此,周吉帅认为,除了全球大豆供给趋紧之外,从国内大豆需求来看,今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来,我国大豆压榨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20年压榨总量将达到9260万吨,远高于去年的8029万吨。在压榨利润维持相对高位的市场格局下,国内油脂压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
对于后市,上述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美豆供需平衡表偏紧,后期仍有下调库存的可能。如果天气问题导致南美产量不及预期,市场供应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投机资金也有较强的入场意愿,因此CBOT大豆价格预计呈现易涨难跌的走势。另一方面国内粕类价格走势以跟随CBOT大豆价格为主,随着国内生猪养殖不断恢复,饲料产量增加,豆粕消费将维持乐观预期,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国内油脂呈供需两旺的局面,进口成本不断推高,国内商业库存较低,价格料将保持强势波动。
据马来西亚棕榈油理事会统计,2020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将从2019年的1990万吨降至1970万吨,降幅为1%。预计2020年年末毛棕榈油库存为190万吨,较去年的200万吨有所下降。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主席拿督欧麦尔在大会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造成棕榈油进口国的需求和消费放缓,但随着中国、印度、欧盟等传统市场需求恢复,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有望增长。
多模式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经营风险
路易达孚北亚区油脂油料交易总经理刘炯在大会主题演讲时表示,油脂油料产业需要多角度多模式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管理价格、经营等市场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大商所棕榈油期货成交近2.9亿手,日均持仓52万手,较去年同期均显著增长。
拿督欧麦尔表示,大商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交易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服务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来说十分重要。这将为全球参与者提供机会,使他们在进行棕榈油交易时,能利用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的毛棕榈油期货及大商所的棕榈油期货来满足对冲需求。
“中国从2000年开始进口大豆,当前年进口量在1亿吨以上,企业在此过程中面临运输、价格等市场风险,迫切需要锁定利润、平衡风险。”刘炯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油脂压榨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4%,大多数企业位于沿海城市,原料以大豆为主,产品是豆油和豆粕,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压榨环节的风险控制。如果价格风险控制不好,进口大豆成本提升或者下游豆粕、豆油市场价格下跌,都可能给企业压榨利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油脂油料企业需要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据记者了解,当前我国油脂油料产业中,基差交易已经成为主流,上游油脂压榨企业一般向下游贸易商、饲料企业报每天的基差,下游企业根据自身采购需求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油厂以此锁定压榨利润和采购风险,下游需求企业则利用基差交易锁定采购成本,同时进一步核定销售价格等。
刘炯认为,国内油脂压榨企业在采购进口大豆后,如果预期进口大豆贴水有下降风险,可以卖出盘面压榨利润进行套保,锁定现货压榨利润。以巴西进口大豆为例,如果企业在11月1日买入175美分/蒲式耳的大豆贴水,同时以94美元/吨卖出相同数量的盘面压榨利润;到11月30日,随着价格回落,该笔大豆贴水价格跌至135美分/蒲式耳,盘面压榨利润则下跌至84元/吨。整体上来看,虽然巴西大豆贴水的下跌使油厂损失9美元/吨,但是由于该油厂做空了盘面压榨利润,获得了盘面压榨利润下降带来的10美元/吨的收益,该套期保值方案使现货压榨利润增加了大约1美元/吨。
实际上,上述操作案例仅是众多油脂压榨企业利用期市等衍生品管理价格风险的一个方面。刘炯表示,企业也可以选择另一种风险管理方案,国内企业采购南美大豆后,如果预期大豆贴水有下降风险,除了卖出盘面压榨利润,也可以选择买入CBOT大豆期货对冲大豆贴水下降的风险。
“对油厂来说,如果预期未来豆粕基差价格有下降风险,可以通过卖出大商所豆粕合约月间价差对冲销售利润损失。”刘炯举例说,今年3月2日,华南豆粕基差为-70元/吨,为对冲基差下降风险,某油厂以-42元/吨的价格卖出大商所豆粕7月与9月合约价差。随后,豆粕基差、大商所豆粕7月与9月合约价差分别下跌至-165元/吨和-173元/吨。虽然豆粕基差的下跌使油厂损失95元/吨,但是由于该油厂做空了7月与9月合约价差,获得了131元/吨的利润,该套期保值方案使豆粕基差销售利润增加了36元/吨。(姚宜兵)
油脂
油料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