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午盘:22万元/吨!沪锡期货续创历史纪录新高
2021-07-13 13:15:37
文章来源
东方财富网

  7月13日,国内商品期货午盘多数上涨,焦煤、铁矿、郑煤领涨,另外,沪锡续创合约历史纪录新高。截至发稿,沪锡涨1.49%,报221640元/吨,最高触及222040元。


  光大期货认为,市场做多沪锡氛围仍强烈,但行情单边参与风险过高。目前看,内外比价已有所回升,海外供应逐步恢复,比价继续回升空间较大,建议关注内外反套。


  相关报道:


  1、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1%连续1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


  2、钢市淡季不淡吨钢利润回到二季度水平


  3、郑商所上半年处理276起异常交易其中自成交88起


  4、海运成本上升国际粮价下半年料高位震荡


  5、“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罕见八连跌资金拉响避险警报!两大央行出手科技股继续狂欢?


  6、美国6月通胀前瞻:核心CPI或创近30年来最大涨幅


  7、31省份6月CPI出炉:27地涨幅回落!四川降幅最大


  展望商品后市,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的2021年第二季度证券基金行业首席经济学家例会的专家认为,疫情仍是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美国经济目前恢复良好,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展望持积极态度。就国内而言,由于下半年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有一定空间、基建设施建设存在有效需求,对经济具有一定支撑作用、出口景气度短期将延续,因此经济总体趋势良好。可以预见,在出口回归常态化之后,中国经济将进入内生驱动为主的阶段。疫情发生后,各国政策不同,经济恢复状况不同,使得全球产业链发生错配,加剧了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是造成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政策的合理调控,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较前期有所缓和,商品供应的基本面情况正在逐渐好转,但海外流动性变化等因素仍造成一定不确定性,不同大宗品种的走势可能趋于分化。


  摩根士丹利称,从6个月的时间维度来看,美联储的鹰派倾向以及中国控制大宗商品涨价的努力已使基本金属价格跌至更可持续的水平,但该行预计大宗商品还有更大的下行空间。Susan Bates等分析师在第三季度展望报告指出,到2022年供应复苏预计将能满足正常化的需求水平,大多数市场将下行。铝是“最具防御性”的金属,因为高运价导致的运输问题带来持续性影响,而结构性转变也将限制供应的过度增长。价格预测:第三季度2315美元,第四季度2337美元;现货约2427美元。另外,供应问题以及投资者着眼长期需求将给铜带来短线支撑,但从1-2年的时间维度来看,随着市场供大于求,铜价的下行风险将增大。价格预测:第三季度9039美元,第四季度9149美元;现货约9299.5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最不看好铁矿石,整个下半年及之后中国钢铁产量都将减少。价格预测:第三季度200美元,第四季度160美元;现货约202.80美元。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并非超级周期。而中短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轮动可能从三梯队分化转向二元分布,主要来自供需双K驱动。下半年,我们对各品种价格的相对表现排序为有色金属>农产品>能源>黑色金属>贵金属。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本轮大宗商品不存在超级周期。全球经济在疫情开始前就处于下行周期,这一轮的行情是一个补库存的过程,当受到疫情冲击时,供给跟不上需求,库存下降,属于短周期。他推测,今年年底,大宗商品或将迎来拐点。从需求方面来看,中国在本轮周期中没有明显的需求,因为我国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基建投资也低于预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来拉动这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美国而言,需求也是有限的,因为疫情会有一个逐步好转的过程,供给端也会逐渐恢复。目前来看,全球疫情逐步好转,供需两端都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最终会回到基本面。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从历史角度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超级周期是以强供求关系为背景的。比如一站、二战后,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处于很高的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没有明显需求,中国在基础建设、房地产建设方面,未来都将保持平稳增长。从中短期来看,到今年的三、四季度,大宗商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高位徘徊。但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求关系会得到调整,这轮涨价会逐步消化。


  国投安信期货认为,展望7月份,宏观层面对大宗商品市场恐怕难有利好提振,甚至形成压制的概率将逐渐占据上风,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围绕供需基本面展开强弱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建议交易者以波段策略为宜,或关注驱动相对明确的套利策略。综合分析各大商品板块的供需矛盾后,我们预测7月份商品板块的强弱顺序大致为:化工>煤焦钢矿>油脂油料>软商品>能源>非金属建材>有色金属>贵金属>谷物>农副产品。


责任编辑:徐山清

沪锡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