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掀起轩然大波!靠期货市场解困的秦安股份缘何成了“不务正业”
2021-08-04 09:33:38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去年年初,上市公司秦安股份需要购买原材料铝和铜,却发现贸易商囤货导致市场缺货,于是决定转向“进军”期货市场。这绝非是头脑发热的一个决定,公司对期货市场和原材料市场有着长期研究、跟踪,所以才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心。


  因为在期货市场大幅盈利,秦安股份有了“期货大神”的称号。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这波在期货上的操作,掀起一轮轩然大波,市场声音纷繁复杂,监管方也发来了关注函并进行约谈,一时间他们感到压力重重。在“风波”平息后,最近期货日报记者前往重庆进行了独家调研。


  明明是为经营解困,缘何会被解读为“不务正业”?能够在期货市场的博弈中掘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运用期货改善自身经营和管理,秦安股份的操作有何借鉴意义?这些疑问逐一得到了正面回应。


  困局之下决心引入期货交易


  行业人士都看得很明白,秦安股份在期货上建仓属于有备而来,手里的几副牌具备相当优势。比如,对于企业自身加工需要的原材料铜和铝,他们跟踪价格变化趋势多年;有对国内外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长期关注、充分了解的操盘手——公司董事长YUANMING TANG。


  沟通之后,幕后真正的“期货大神”YUANMING TANG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原来,他10多年前就接触了期货知识,后来又进行了不间断的学习,还在国外多次考察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去年进场操作,他本着一边学习、一边调整的原则。“回头来看,我们的操作不具有示范效应,但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说。


  他还回忆了当初进场的背景:去年年初,全球疫情蔓延导致企业停工停产,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由于需求下降及对未来的担忧,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幅度远远超过正常经济环境下的价格区间。


  作为生产型企业,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在价格低时购买现货累库,然而市场上出现贸易商惜售的现象。“我们买不到货就比较着急,讨论过后,公司决定4月开始在期货上建仓,希望通过期货到期后的交割实现累库目的。”他说,最初董事会授权不超过5亿元本金进行期货套保和投资,疫情有所控制后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对铝、铜等有色产品的需求增加,进而导致价格上涨,所以投资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回头来看,这波操作进场的点位十分精准,当时铝的价格在11000—12000元/吨,一开始出现浮亏,所幸拿住了,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手中的仓位开始盈利。YUANMING TANG介绍,他们主要是基于对产业端的基本判断——价值回归,“正常情况下铝的价格在13000—14000元/吨,价格肯定是要回来的”。


  开局胜利增强了他们对期货投资的信心。紧接着大宗商品进入牛市周期,他们认为继续追加资金可以获得更多盈利,当时企业现金流比较充裕,在确保投入期货交易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董事会决定授权追加4亿元滚存收益继续用于期货投资。操作过程中,他逐渐感到理论和实际操作有很多不同,中间在仓位上进行了多次调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陆续发布的公告,后来对秦安股份造成了困扰。


  的确有些不可思议,2020年5月30日至9月28日,由于收益变动,秦安股份先后发了26次期货投资相关情况公告(含1次更正公告)。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上市公司因为同一事件公告26次,确实比较罕见。


  行业人士都清楚,衍生品不是“坏孩子”,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不少外部投资者仍然对期货有误解,要消除误解还需要监管层和行业一起做更多工作,各方也需要更多时间来提高认知并消化。


  从另一个维度上解读,当前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规范,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更充分地展现在监管层和公众的视线中。连续发布的期货投资收益公告,刺激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各方声音如同热浪般席卷而来。


  面对超乎想象的市场反应,他们感到措手不及。“预想到会在市场中产生一些影响,但没想到会那么夸张,如果有所预料,肯定会控制平仓的节奏。”YUANMING TANG很诚恳地说,做这波行情的初心绝不是一上来就想炒期货赚钱,而是基于企业当时购买不到现货,又有实际的对冲风险的需求,“未来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据查询,2021年以来,秦安股份在期货上的操作只有一份公告,于6月8日晚间发出。其中称,公司2021年1月至6月4日期货投资平仓收益5398.46万元(税前),截至4月末公司已累计实现有效套期保值平仓收益794.96万元。


  从公告情况可以看出,在一年多的期货操作后,无论在期货操作上,还是在信息披露上,秦安股份都变得更加沉稳和成熟。


  主动回应直面“不务正业”评价


  消除误解和质疑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坦诚。对于市场上有关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声讨”,董事长YUANMING TANG此次委托期货日报首次作出正面解释和回应。


  他说,自己到国外多次调研过,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利用期货是标配。去年是因为买不到货而决心开户,交易的品种都是自己的原材料所需,没想到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个人也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过去,把获取收益放在了第一位,往后公司逐渐会把仓位转移到期货套保上,与监管方面加强沟通,做好上市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


  外部还有一种声音:既然有强大的操盘能力,为何不另外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专门来做期货交易呢?对此,他回应称,公司一直是基于主业需求来进行期货交易,不会专门成立投资公司进行期货交易,秦安股份的内核不会改变。


  基于这么好的基础条件,不做期货是否太过可惜、有些遗憾?他回应说,未来期货市场的波动剧烈程度将高于以往,但不会彻底放弃期货,会持续利用期货,吸取经验教训,操作过程也会更加细腻。“我们会本着合规第一、安全第二、利润第三的原则,把期货交易更多地转移到套保业务上,未来期货操作仍然是服务主业。”他说。


  实际上,与外部纷繁复杂的声音不同,秦安股份的这波操作得到了期货行业的认可。这次调研中,记者遇到了西南地区某期货公司的高管,他说自己和秦安股份的管理层从未谋面,仅从现象和自身从业经验上分析,这家企业的确对期货市场有需求。“秦安股份是重庆的一家老牌企业,肯定会致力于主业经营。我认为他们只是对规则、流程、制度不太了解,有了去年的经历,未来肯定会谨慎处理。”他说。


  细数秦安股份的历史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公司董事长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时,他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军工厂工作了两年多,适逢国家鼓励知识分子创业,利用科班出身的优势,便自己创办了一家摩托汽配厂,到1995年主动退出摩配行业,开始做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至今产品更新迭代无数次,目标仍然是替代进口。也就是说,经过这么多年,他最初的“技术理想”一直还在。


  在公司内部,员工也都知道老板是位“技术控”,技术人员可以和老板以很直接的方式沟通,只要是技术问题老板都会认真地聊到最后,聊出个结果来,他是一位标准的理工男。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每每谈起和技术相关的话题,他总能滔滔不绝,还调侃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到明天天亮。”


  据介绍,目前秦安股份从事油电混动系统研发3年多,研发及客户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公司将期货上的部分收益投入到研发活动中,“期货投资是为经营主业服务的”,公司内部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近期,秦安股份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5500万—7000万元,从实际对冲效果看,对冲后(即2021年上半年材料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公司实际盈利应为11000万—12500万元,保持了较强的增长趋势。


  “期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冲工具。今年我们授权投资额度仅2亿元,实际最高使用资金仅1.5亿元。我们认为,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未来应该学会运用期货对冲风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YUANMING TANG表示,他自己也在努力研究,通过国内外的信息渠道,持续关注欧美的货币政策、制造业以及经济恢复情况等,“我们在期货投资上的成功不可复制,其他企业不应轻易去模仿和尝试,过去我们犯过的错误也不会再去犯,能够做好的当然也会加倍努力”。


  “大龄新兵”交易管理持续完善


  “以后我们做实体要走得长远,少不了要期现结合,‘两条腿’走路。”YUANMING TANG坦言,作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大龄新兵”,此前公司大部分高管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金融培训,公司对于期货的了解、运用还不熟练,这也是去年在期货领域闹出这么大“动静”的主要原因。


  据他介绍,公司一直在反思如何在合规、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企业风险对冲。去年至今,秦安股份已经多次邀请国内一流的期货公司来交流、培训,希望能提高公司在套期保值方面的专业水平。


  公司员工对期货培训的积极性也很高,几次培训中,会议室的座位坐满了,大家就站在墙边听。这些经历和学习使得秦安股份整体对期货套保、对冲的认知和理念有了很大变化。“去年刚开始做套保时,我们总觉得对冲价格风险是‘多多益善’。但现在我们觉得是‘够用就好’。”他感慨地说,对于产业企业而言,参与期货交易,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要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秦安股份期货业务的管理职责主要由期货领导小组来行使。随着期货交易的开展和风控理念的提升,秦安股份逐步调整了套保团队构成,进一步扩大了领导小组,并在公司管理层引入了具有金融背景的管理人才。制度方面,公司完善并公布了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和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将此作为相关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在具体流程当中,也对期货套保和期货投资有更清晰的划分,保证风险隔离。


  2021年,面对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秦安股份决定再次通过期货对冲价格风险时,也首先与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考虑到公司产品售价未与材料价格变化形成联动机制,不符合会计定义上的套期保值,因此,5月起的期货交易仍算作投资行为。


  考虑到上市公司期货交易相关公告对投资者的影响,秦安股份计划今年只在市场价格出现极端情况时参与期货交易,并且在期货交易操作上更细腻、谨慎。“我们现在也是一边做一边学习,希望尽快在实际操作中补上理论学习中的不足。”YUANMING TANG告诉记者,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公司对合规、流动性管理等细节都十分重视,力求对点位的把控更精确,使用的仓位也比较小。


  从秦安股份上半年的期货交易情况来看,使用资金最高时为1.5亿元,大部分时间不足1亿元。通过对期货交易规模严格规定和限制,一方面降低了公司在面对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的资金追保风险,避免频繁操作;另一方面在浮盈浮亏变动明显时,较小的仓位也更不容易触发披露机制。


  同时,期货领导小组每日也有专人对持仓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一旦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内部交流及时跟进,严格按照制度止损。此外,为了更好地管控期货交易风险,除了执行严格的审批和交易程序,设置严格的止损线外,秦安股份对期货投资资金使用与保管情况由规划审计部进行日常监督,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核实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而且,独立董事可以对证券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事会也可以对期货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提升服务发挥期货专业力量


  事实上,上市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既可以平抑商品价格波动、平滑企业利润,同时还能够改善企业财务表现和业绩预期、估值水平,长期则有利于企业维持充裕的现金流,同时实现稳健盈利,坚定股东信心,也为企业长期开展投融资和财富管理提供了基础。


  从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涉足期货套保及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2021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有556家,超过了2020年全年489家的数量。


  “秦安股份主要产品是汽车配件如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原材料涉及铜、铝、碳钢压块(热卷板)等,去年疫情以来价格出现巨幅波动,特别是铝价最低到12000元/吨以下。这对订单稳定的秦安股份来说,是原材料采购的良机,期货盘面的保证金制度又可以让企业大大节省采购成本,价格涨跌可以通过库存管理达到最优的经营效果。”浙商期货副总经理蔡斌告诉记者。


  在行业人士看来,目前市场过于关注秦安股份在期货头寸上的盈亏,没有将其现货与期货对冲结合到一起去评估,所以更容易产生公司投机创利的印象。


  “期货本身的功能就是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行情波动较大的时候。在行情波动剧烈的过程,必然会存在现货和期货中一方大幅升值,一方大幅贬值。”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认为,说到底仍需要结合现货和期货一起看对冲风险的效果。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秦安股份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的现货头寸进行风险对冲。


  其实,在做卖出保值的时候,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未完全传导到产成品端,进而带来保值的边际效应递减,影响保值效果,也让保值变成了投机,这是不少上市公司在期货工具运用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同时,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期货市场起步较晚,对期货工具认知不足,多数产业企业普遍缺乏运用衍生工具的经验。


  蔡斌表示,上市公司套保涉及信息披露,由于投资者不了解保值的目的,如果出现期货亏损影响了利润,会让投资者不认同企业保值的初衷,进而也会影响公司的股价;如果期货大幅盈利,贡献较大的利润,又会让投资者产生公司不务正业的猜想,也会影响到股价的波动;若参与期货市场规模过大,还会面临交易所的问询。这些都会影响股东层对期货套保的认知。


  从以往舆论情况来看,一些时候上市公司套保盈利显著会被指责投机,亏损则被指责多此一举,上市公司参与套保的处境也很尴尬。不少公司因此在期货套保方面对加大人才、资金投入有些犹豫。


  “很多刚开始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企业,面临缺少相关人才队伍和期现货结合的体系、权责等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期现货套期保值财务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缺乏经验的企业容易把套期保值做成投机。”李强表示,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初期要把制度体系完善好。没有套期保值相关匹配的制度,容易在信息披露上使投资者产生误解,甚至在一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估值判断产生偏差。


  从期货行业服务的角度看,以往一些期货公司的传统经纪业务重心大多集中在对行情的把握以及交易技巧方面。但实际上很多产业企业基于自身对产业的了解,对于市场周期、相关产品价格趋势的把握和判断其实相当精准。他们在初入期货市场时,注意力也会聚焦在与主业相关的行情方面,对期货交易相关制度,尤其是风控、财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和设施可能不够了解,也不够重视,内控方面较为薄弱。


  期货公司在服务过程中,更应该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由专业团队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诊断。对于风险管理内在需求强烈的企业,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根据需要再对其进行后续服务。


  “期货市场毕竟是个专业的市场。”有行业人士认为,很多产业企业对期货的认识有限、经验不足,对期货公司服务的了解也有限,期货公司不能总是等着客户提要求,而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展现专业性、前瞻性,为客户提供方向引导,使客户能够更早更快地补足自己的薄弱环节。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大型产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提供的套期保值管理服务逐步走向综合化、精细化、专业化,套保服务都是“一站式服务”。“同时,很多期货公司也将企业按照规模、量级、需求进行分类别服务。”李强介绍,例如大型、特大型企业可以提供咨询,由企业自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中小微企业可以直接采取购买产品的方式;一些企业可以采取合作套保、个性化定制的方式服务。


责任编辑:徐山清

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