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波动明显加大。但由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推进,主要由国内定价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或将受到约束。那么,在工业品价格“内外分化”的背景之下,通胀将会何去何从?
价格走势“内外有别”。今年开年以来,工业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内外分化”的特征,国际油价在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下一路攀升,而主要由国内定价的工业品价格增速相对稳定。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价格“内外分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末至2011年上半年和2017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这两轮油价增速显著上行时期,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工业品价格分化特征。我们不妨从前两轮分化时期中去寻找线索,以期对当下有所启示。
通胀变化不同,原因何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段时期工业品价格增速走势分化的现象比较类似,但整体物价增速变化却截然不同:2010年-2011年期间PPI增速持续走高,而2017年-2018年则震荡下行。全球流动性环境变化是造成两段时期通胀走势不同的重要外因。2010-2011年,全球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修复阶段。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持续的低利率以及QE政策为物价增速上行提供了宽松的货币环境。而2017年-2018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趋于收紧。从内因上来看,最重要的区别在于2010年-2011年的通胀主要由需求拉动,而2017年-2018年则更多地来自于成本冲击。由于两轮工业品价格周期的推动因素不同,因而最关键的差别其实出现在传导路径的通畅性上。2010年-2011年在海外流动性环境宽松叠加国内需求稳健的情况下,上游价格上涨向中下游的传导较为顺畅,使得即便在“内外分化”的条件下,PPI增速和CPI增速能够同步走高。然而,2017年-2018年海外流动性趋于收紧,国内需求也远不如前,价格传导路径受阻,使得PPI增速最终还是震荡下行。由此来看,油价增速走高并不构成国内通胀显著上行的充分条件,价格能否顺利向中下游传导,其它商品能否与之形成共振,才是决定通胀增速走势的关键。
成本风险大于通胀压力。由于俄乌冲突最终局势尚不明朗,油价的高波动或将有所延续,高油价可能是我们短期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如果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有效,则工业品价格“内外分化”的态势或将再度出现,而当前环境可能和2017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这段时期比较类似。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业已开始转向。另一方面,需求端的下行压力可能较2017年-2018年进一步加大。在两方面因素影响之下,和2017年-2018年较为类似,上游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仍然受阻,这决定着PPI增速的趋势不会单单因为油价的上行而有所改变。成本压力属实不容忽视。今年前两月营业成本增速竟达到利润增速的三倍之多,可见成本压力有所凸显。通过对行业投入产出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原油价格上涨对于化工、交运等行业成本影响最大。比如同等幅度的原油价格变化,石油精炼加工、基础化学原料、肥料等化工品和航空、航运等交运服务行业成本上升幅度居前。而食品等必需消费类和中游装备制造业成本压力相对不高。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高油价
高通胀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