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年度Pro Farmer作物巡查再次开启。作为每年美国玉米和大豆生长情况实地调研的重头戏,PF巡查结果历来是8月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同往年一样,PF巡查涵盖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带的7大主产区,分东西两线进行。东线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和爱荷华州东、中部地区。西线包括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爱荷华州部分地区和明尼苏达州。
不同于美农的单产预估,PF统计的是3×3平方英尺区域内的豆荚数量。具体来看,选取单列3英尺长的生长区,记下植株数量,然后随机拔起三株大豆,并统计每株大豆上长度在0.25英寸以上的豆荚数量;由此可以计算平均每株大豆的结荚数,并得到3英尺长纵列的结荚数,而后乘以36(1英尺=12英寸)除以行距(以英寸记)便可得到3×3平方英尺区域的大豆结荚数。
从前三天的巡查结果来看,今年美豆的生长情况并不算好,已经覆盖的几个主产州抽样区域内作物结荚数量同比几乎全线下降,与3年均值相比有增有减。而USDA8月报告中对新作单产预估为51.9蒲式耳/英亩,相对去年51.4蒲式耳/英亩的单产显然偏高。
虽然PF抽样巡查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体美豆生长情况,也不等同于USDA,往年USDA在9月报告中对美豆单产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不同于PF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今年PF单产巡查正好契合市场对8月月报单产预估过高的判断,深得人心。因此,以本次PF巡查为导火索,市场纷纷交易美豆单产下调预期,有市场机构将其调整至50.7—50.8蒲式耳/英亩,或导致新作期末库存调整至2亿蒲式耳下方,整体供应仍偏紧,短期美豆连同国内蛋白走势强劲。
上周至今,随着国内油粕双双走强,油厂榨利出现明显改善。8月23日,2023年2月船期进口巴西新作大豆对盘利润为-144元/吨,周环比改善60元/吨;3—5月船期巴西大豆对盘利润在-30—-50元/吨之间,周环比改善50元/吨,现货榨利高达700元/吨以上。相对较近的9—11月盘面榨利同样改善,9月美湾船期进口大豆盘面榨利-387元/吨,10月榨利为-239元/吨,11月榨利为-160元/吨,周环比改善在80元/吨左右,现货榨利在100—300元/吨。
榨利改善推动国内油厂积极采购,8月15—19日当周,国内进口大豆买船22船,主要集中在9—10月船期的美西和美湾大豆,远高于前期每周10—15船的采购速度。因进口加快同时国内盘面上涨后给出较好的套盘机会,国内油厂积极推进基差销售。上周国内豆粕成交放量达到176万吨,为年度至今最大周度成交量,其中现货成交77万吨,远月基差成交99万吨。基差能成交放量,除受油厂采购节奏影响外,下游企业对远月供应同样担忧,逐渐接受高基差,大量购入远月基差。
本质上看,目前国内豆粕现货主要逻辑仍然是因为近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不足导致的供需偏紧问题。8—10月,国内大豆到港数量基本确定,预估分别为730万、600万和580万吨,合计达到1910万吨,低于去年同期为2148万吨。而三、四季度是豆粕需求旺季,预计8—10月进口大豆压榨总量或达2350万吨,有较强的去库预期。
正因如此,中下游市场对豆粕的远月供应产生担忧,基差采购态度改变。且本轮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地区限电停机造成短期现货供应偏紧,豆粕去库节奏加快导致现货基差涨幅更大,目前9—10月华东地区现货对2301合约的基差已经超过600元/吨,预计11月之前将持续维持高位。
短期美豆和国内豆粕市场交易美豆新作单产下调预期而偏强,但时间到了8月下旬,美豆市场交易基调已经改变,天气交易时间窗口接近尾声,市场交易重点将从产量慢慢往新作需求和南美新作种植转移。而在南美新作丰产预期无法证伪前,美豆中长期维持偏空预期。国内方面,短期在美豆、油厂停机、人民币贬值等因素驱动下偏强运行,但后期仍以跟随美豆走弱为主,短期多单注意节奏。对应国内豆粕现货基差坚挺逻辑,豆粕期货月间价差正套推荐继续持有。
美豆
天气
交易重点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