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猪肉价格及供给 避免新一轮周期性的“蛛网”效应
2022-08-31 09:31:39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发改委表示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稳定猪肉价格,并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保持正常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此次储备投放主要基于目前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同时又面临消费旺季,要避免供需紧张导致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数据显示,8月29日,外三元生猪价格为23.29元/公斤,较6月10日的15.99/公斤上涨了45.65%,较3月的低点则超过了84%。与此同时,随着暑期结束后学生返校,以及迎来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多个重要节日,猪肉季节性消费旺季到来。

  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由于疫情散发影响以及楼市低迷等原因,国内需求仍待提振,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但是,今年7-8月猪肉价格快速上涨,考虑到去年9-10月份处于最低基数状态以及猪肉在CPI中的权重影响,如果不能抑制住猪肉价格上涨势头,可能导致CPI进一步升高。与此同时,9月后,北半球国家和地区将开始储备能源为冬季取暖做准备,会导致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价格上涨。考虑到今年欧洲能源危机扭曲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很可能重蹈去年下半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的覆辙。因此,中国需密切关注猪肉和能源价格,防止通胀压力风险进一步削弱需求,避免滞胀风险。

  不过,我们必须系统性地了解本次猪肉价格上涨原因以及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2019-2020年期间,中国爆发猪流感后猪肉价格大涨。受政策和价格双重刺激,尤其是放松养殖准入条件后,生猪养殖快速恢复,2021年出现供大于求现象,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养殖户普遍亏损。

  今年上半年,猪肉需求和价格持续低迷,养猪成本则不断增长。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上半年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一公斤肥猪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1元成本,导致养猪业普遍亏损,上半年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98元。亏损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一些企业压栏自救,减少供给。因此,当前价格上涨主要由成本推动,为避免持续亏损,养殖企业缩小供应,再叠加期货炒作等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从7月份开始加速上涨。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发改委数据显示,8月第3周,猪粮比价为7.67,连续7周突破7,为近65周最高,同时也是自2021年5月第1周以来的最高。将目前的猪粮比与价格涨幅对比可以看出,虽然猪肉价格涨幅较大,但养殖企业利润并不高,主要是去年和上半年猪肉价格过低(以至于养殖企业普遍亏损)造成的低基数效应。

  因此,我们有必要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但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防止以损害养殖企业利益为代价稳定价格。事实上,今年夏天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天气持续,缺水缺电等原因已经造成母猪流产率、死胎率、仔猪死亡率上升,可能影响供给。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养殖成本持续增加。

  今年受全球极端干旱天气、俄乌冲突、种植成本增加以及中国减少了1200万亩玉米种植等因素影响,国际玉米、大豆等价格在收获期后可能重拾上涨趋势,继续增加养殖成本,削弱养殖利润,甚至可能让养猪行业重新出现行业性亏损,影响养殖积极性。如果无法有效抑制上游成本增加,就很可能会造成供给短缺。因此,我们应以系统性的思维调控猪肉市场,不仅要稳定猪肉价格,也要稳定供给,避免因无法消化养殖成本产生持续亏损,导致一些养殖户减少或者退出生产,构成新一轮周期性的“蛛网”效应。


责任编辑:腾会言

猪肉价格

供给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