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公司跑出“加速度”
2022-10-13 10:00:54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2013年至今,期货行业第一批风险管理公司已经历九年奋斗。从第一批的8家到现今的100家,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创新中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资本实力、业务收入均取得较大增长,风险管理公司逐渐成为期货公司业务和收入来源的重要补充。

  春华秋实在服务实体的探索中成长

  在九年的成长过程中,第一批风险管理公司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回望2013年,风险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在现货业务及衍生品业务上探索模式。

  2015年,风险管理公司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初步走上“正轨”,在培养专业团队的同时,积极吸纳海外人才,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一是以期现为基础的大宗商品基差贸易路径,二是以场外衍生品业务为抓手的金融工具服务路径。越来越多的风险管理公司开始专注在现货领域通过基差贸易和仓单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种类别,为产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2016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规模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盈利能力逐渐凸显,场外业务规模异军突起,期现业务渐入佳境。风险管理公司发展潜力崭露头角,股东不再仅将风险管理公司业务作为创新尝试,而是开始加大投入,拉开了此后几年行业增资大潮的序幕。

  2017年,我国首个商品期权上市后实施了做市商制度,风险管理公司开始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做市商群体之一。自此,做市业务开始与期现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共同成为风险管理公司的三大主要业务。随着股东对行业业务认知加深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风险管理公司的数量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在行业资本金、营收、做市的持仓量和交易量等重要指标上实现飞跃性增长。

  其间,风险管理公司的数量和备案业务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中期协发布的数据显示,风险管理公司设立备案的公司数量由2013年的18家增至2022年8月底的100家,扩大5.5倍;备案业务的公司数量由2013年的17家增至2022年8月的97家,扩大5.7倍。

  从中期协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行业总资产、净资产、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245.02亿元、322.24亿元、2628.59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49倍、20倍、76倍。行业净利润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盈利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从2021年来看,风险管理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达到20.79亿元,为期货公司净利润的15%,成为期货公司业务和收入来源的重要补充。截至2022年8月底,行业总资产、净资产、累计业务收入和累计净利润分别达到1410.46亿元、385.34亿元、1625.93亿元和12.04亿元。

  随着服务实体的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强,实体产业主体对风险管理公司的认可度也迅速提高。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在企业面临物流不畅、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经营难题的背景下,风险管理公司承压而上、以韧克艰,为实体企业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障。行业内涌现出很多优秀案例,例如,我国期货行业在疫情期间创设的“口罩期权”“消毒液期权”等场外衍生工具,为直接支持防疫生产企业、稳定现货供应价格、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风险管理公司作为期货公司从经纪业务向衍生品业务拓展的先头军,对期货公司的利润贡献度越来越大,对客户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仓单服务业务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达838家次、81家次;基差贸易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达19576家次、2921家次。含权贸易为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累计贸易额分别为16.59亿元、2.63亿元;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规模分别达4396.92亿元、1222.22亿元。

  “目前,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增强,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抓手,与期货公司共同承担起金融精准扶贫、支持‘三农’的重任。”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竞博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在现货市场还是在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公司的专业价值开始得到多领域的认可,私募、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与风险管理公司合作,共同服务于产业。

  不忘初心助力产业升级未来可期

  在九年的成长过程中,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在期现货市场很多方面都留下了闪亮的痕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2013年的18家备案公司到2022年8月的100家,行业已经在国内培养出了一批既懂金融衍生品,又深入了解现货产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出一个中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宝贵“人才库”。国泰君安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魏峰提到,在服务产业实践积累和人才流动过程中,风险管理公司也将专业、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传导到了国内更大范围的实体经济领域。

  在现货市场领域,风险管理公司与实体产业客户开展基差贸易、提供仓单服务,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现货购销与库存管理。同时,针对单个产业客户具体情况,利用期权、互换、远期等场外衍生品,为客户设计提供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进一步满足实体企业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近两年,在积累一定经验与客源的基础上,风险管理公司积极探索现货贸易和场外衍生品工具相结合的含权贸易模式,协助产业通过更熟悉、更易理解的方式利用衍生工具。

  “从市场角度来看,风险管理业务的推广,促使商品市场价格回归基本面速度加快,期货定价作用也越来越强。”据魏峰介绍,这也促使现货市场基差贸易急涨急跌的情况减少,市场宽幅波动频率降低。与此同时,行业公司参与现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为现货市场产业主体提供了多元化的专业支持,还改变了现货市场传统的贸易模式,有利于增强实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此外,来自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公司的公信力和合规理念也对现货市场形成积极影响。

  在做市业务上,风险管理公司的优秀做市商团队快速成长起来。在日常业务中,高效完成各个品种的相关做市义务,配合交易所增益期权品种众多合约和期货非主力合约的流动性问题,降低市场异常波动,以保障市场稳定运行。风险管理公司的做市业务,不仅可以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套保空间,促进衍生品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还可以为期货市场推出更多期货、期权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就期货行业发展而言,风险管理公司的设立已经极大拓宽了期货行业的经营范围。“发展风险管理业务,是目前期货公司从经纪服务走向市场参与主体、金融综合服务商的历史性机遇。”宏源恒利(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耀章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风险管理公司所做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不是简单的期货头寸或者现货贸易,是利用自己对商品的理解和对金融工具的掌握,帮助实体企业改善并提高经营质量,真正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

  在他看来,风险管理业务的本质是大宗商品投行业务,大宗商品投行业务的核心又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提供。随着整个行业发展,头部风险管理公司将向供应链管理金融公司的高级形态发展。“行业最重要的始终是探索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如何进一步把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崔耀章表示,未来,随着科技、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简单利差模式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地压缩,只有深度绑定客户供应链环节的每一个需求,与战略客户长期协同、共同成长,行业才有社会价值,才能走得更远。

  总体而言,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风险管理公司依然处于探索成长阶段,在服务实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社会各方对国内期货行业服务产业的认可,是行业持续向前推进的巨大动力,这也使得衍生工具避险新模式在各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曹晖

风险管理

公司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