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下称“化工大会”)今日在杭州举办。
内外周期错配下,化工市场有怎样的变化,相关市场行情应该如何把握?昨日,化工产业大会同期活动率先开启,各大知名化工龙头企业与经济大咖相聚杭州,共话化工品市场新格局与投资机会。
内外周期错配,化工品难以出现明显的联动和趋势行情
近两年,海外在滞涨压力之下,进行持续加息政策,逐步步入衰退。而国内步入复苏周期,疫情放开之后,政策端偏宽松,经济逐步回暖。
“海外步入衰退,国内步入复苏的周期下,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化工品价格的弱势,国内化工品逐步底部回升。国内需求呈现内需回暖,外需减弱,我国化工下游工厂,尤其是出口导向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生存环境非常艰难。”明日控股副董事长邵世萍如是说。
在她看来,对聚烯烃市场而言,前几年面临非常强的成本支撑。“由于海外滞涨以及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高度紧张,成本支撑非常强,检修增加,供应收缩。但是随着海外逐步步入衰退,面临着成本坍塌,供应端主要矛盾发生着变化。”邵世萍称。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石化行业成本端一环,原油与油化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一直以来关乎着品种成本、加工利润、生产情绪等变化。
银河期货原油部总经理李旋君在活动中表示,2019年以来,原油对下游产品相关性整体较好,(除PVC,聚丙烯,和乙二醇之外)。2021年10月布油突破80美元/桶以来,油价波动加剧,和下游产品价格分化增大,相关性有所下降。
“目前,对于化工市场来讲,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我国炼能达到9.82亿吨/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产能2020年以来也加速扩张,未来五年预计仍有5000—8000万吨的体量。”李旋君表示,三年疫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疫后产业恢复结构性差异。而外需出口承压:欧美经济不振,出口面临外需转弱的巨大压力。原油高涨后剧烈反复导致上游成本压力、波动增大。
“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化工市场最大的变化在于内外周期错配。”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戴一帆表示,内外周期不匹配使得商品难以出现明显的联动和趋势行情。
在他看来,自从去年下半年外围加息以来,并没有特别明显在商品的供需平衡表中感受到衰退的力量,只是感官上需求不好,同时很难和疫情导致的需求弱相区分。但是今年一季度起,很多品种感受到了进出口端的逆转。“这是加息周期兑现到需求周期的长鞭效应才开始缓缓兑现,并在未来持续并恶化,内需整体定调仍然是弱复苏,整体大概率还是难以对冲外围的走弱。”戴一帆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化工品面临着内密集“投产”、需求存“复苏”迹象,外则围绕“衰退”预期,聚烯烃就面临着这个问题。2023年是聚烯烃投产大年,国内价格一直受到投产预期压制。
“在内外周期错配下,聚烯烃市场最明显的表现是华南价格弱于华东、华北,华南一度成为市场最便宜交割品区域。”据国泰君安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张驰介绍,今年华南地区订单明显弱于华北及华东地区,价格方面华南价格也比华北和华东弱。
“以前PE和PP的标品价格,华南较华东、华北高100—300元/吨左右,但是今年华南价格一度低于华东及华北,当下也仅仅持平,华南地区相关下游需求端出口更多。”张驰如是说。
在他看来,需求端差异、供应格局的变化使得内外周期错配在国内区域价差上表现突出。“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华东地区厂家反应订单下滑大部分集中在10%左右,有的大厂订单下滑都不明显。但是在华南市场,下游加工企业订单下滑超过华东地区。在供应端,华南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增产能投产,这就导致华南市场供需两端都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张驰称,未来国内聚烯烃期货最便宜交割品或将在华南和华东市场来回切换,而不再是华东交割一家独大。
交易的核心矛盾是?
内外周期的错配下,化工产业的核心矛盾变成了“复苏”预期下需求是否能够消化内部的投产增量和外围“衰退”背景下的现货冲击。
“2022年四季度,化工市场核心逻辑是疫情管制放松后的需求恢复逻辑,但是春节后这一乐观预期很快被供应过剩、需求偏弱的基本格局证伪。”张驰表示,当下PP、PE产业面临供应过剩、需求偏弱、成本挤压的艰难局面。“后期需要供应端出现持续减产,降低供应端压力,才是真正稳住市场信心。”
在戴一帆看来,聚烯烃后续的投产依旧密集,同时进口预期在外围装置的开车预期下不断加强,而需求对于聚烯烃而言始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从前期对需求“预期”的视角转向了对“现实”的关注。
“从全球角度,大的方向,我们认为,仍然是多国内空国外。国内复苏,海外步入衰退。”邵世萍表示,从国内角度,交易逻辑大的矛盾为产能大投放下成本支撑的可持续性以及需求恢复进程。“一方面是对于国内消费复苏,预期和现实之间反复的切换。例如今年,首先交易的是国内消费的复苏,国内化工品大幅拉涨,后来随着需求好转被证伪,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对海外衰退的整体节奏的把握。例如近期的原油大幅下行,导致国内化工品价格又下了一个台阶。”
在邵世萍看来,化工品后期的交易逻辑在于产能大投放下成本支撑的可持续性以及需求恢复进程的主要矛盾。“大的方向由全球衰退决定,振荡下行为主。中间根据需求的恢复情况进行节奏性的交易。”邵世萍认为,化工品内部,由于汽油的强势,可能芳烃端强于烯烃端。烯烃端,由于LLDPE受到投产以及海外进口的约束,会表现偏强。
“就聚烯烃市场而言,今年外需偏弱、内需不稳、供应扩张的格局使得二季度市场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未来需要密切关注供应端的检修、减产动作。”张驰认为,在化工产业低利润、成本端坚挺的挤压下,下半年或将面临成本端进一步抬升的可能,下半年市场的选择或许是要么减产、要么承担更大亏损。在他看来,2021—2022年国内炼化厂家在成本端挤压利润的情况下选择了大规模减产,2023年下半年或再次做出这一选择。
内外周期
减产
化工品行情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