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开放的新发展格局下,期货及衍生工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管理风险、抵御冲击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月20日,第七届(2023)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召开。在由南华期货、南华基金主办的“拥抱全球、投资未来——衍生品的国际化展望”分论坛上,众多行业专家围绕衍生品市场格局、全球投资机会等话题,共同探讨衍生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从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现状来看,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近年来,在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改革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我国首次推出国际化品种,到目前为止已有23个品种对境外投资者开放。2022年9月,交易所开始允许QFII、RQFII参与部分商品期货期权合约交易,首批涉及41个品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引进来”的步伐显著加快。
“走出去”方面,2022年颁布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以及近期发布的《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提出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说法,在可预见的未来,期货公司将可以申请境外期货经纪业务,与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一起,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配套的风险管理服务、经纪服务和清算服务,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增强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来讲,现在就可以着手境内外套利策略的研究和设计,增强资产的全球化配置和管理能力,从而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拥抱全球衍生品市场。”罗旭峰说。
从金融开放的内在原因来看,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朱斌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在当前全球市场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的趋势下推进的。逆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已经从单纯追求以低成本为标志的效率转向追求经济和地缘政治方向的安全。作为全球化的推进者,中国不光要推进实物贸易全球化,也要推进金融市场全球化,未来中国的金融全球化力度会越来越大。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推动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开放来到历史新阶段。国内期货市场品种齐全、流动性强、定价合理,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用商品期货来驱动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掘出竞争优势。除了场内衍生品,场外衍生品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未来潜力巨大。
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交易登记结算业务的规定》(下称QFII新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李强认为,QFII新规放宽了投资上的限制,对于QFII机构来说有利于其丰富投资策略,进而有效加大QFII投资的资金增量。他同时认为,对于我国市场来说,更多QFII机构的进入将提升机构投资人比重,增加市场稳定性,并且有利于券商和期货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要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运用衍生品做好投资,瑞士联合私人银行(UBP)中国区瑞锐投资总裁田仁灿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中国资管行业衍生品的策略运营仍有发展空间。“中国资管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但股票仍是境内私募基金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与境外对冲基金相比,衍生品策略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他说。股票与衍生品市场需要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化的连接,需要向投资者介绍单一持有资产的风险和衍生品平稳收益率的作用,同时大力推广资产配置的概念。这样资管行业会发展得更快,衍生品市场会发展得更强,进而促进股票现货市场越来越稳定,而市场稳定性又是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先决条件。
衍生品
大宗商品
期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