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乙二醇期货主力价格一度在4000元/吨关口挣扎,最终没有下破,而是回升至4100元/吨附近维持低位振荡。乙二醇主力换月至2309合约后,价格重心抬升至4200元/吨以上,并于4月20日盘中大幅放量增仓上涨,尾盘收于4300元/吨以上。4月21日,乙二醇期货继续增仓强势上涨,站上60日均线。然而,本周乙二醇价格下跌,主力合约回落至4200元/吨附近,回吐上周涨幅。
聚酯走弱对原料难有明显提振
PTA和乙二醇共同生成下游聚酯产品,是聚酯的两大重要原料。其中,生产1吨聚酯需要约0.855吨PTA和0.335吨乙二醇,PTA在聚酯原料中占比更高。3月中旬以来,PTA价格强势上涨令聚酯成本快速抬高,但终端消费未有明显好转,对原料涨价的接受意愿不高,下游聚酯加工利润受到挤压,聚酯厂减产的呼声增加。4月以来,下游织造开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意味着终端需求萎缩。聚酯厂虽然没有大面积减产,但3月底以来开工率已经在缓慢下降,目前已经从90%以上降至87%附近。4月中下旬,PTA价格止涨回落,聚酯的加工亏损在持续修复,后市因亏损减产的压力也随之下降,乙二醇市场压力有所缓解。不过,从消费季节性来看,聚酯消费旺季已经结束,后市在订单没有明显好转之前,消费阶段性走弱后转为刚需,以平稳运行为主,难以对原料有明显提振。
进口大幅下滑令市场担忧供应
3月乙二醇进口量只有46万吨,环比下降16万吨,同比下降近24万吨,为历史次低水平,最低出现在今年1月,不足45万吨。目前,国内乙二醇产能为2647.5万吨,开工率不足60%,据此测算,乙二醇月度产量约在130万吨以上。国内聚酯产能为7270万吨,按照目前的开工率测算,月度需求量在185万吨以上,所以乙二醇月度供应缺口在55万吨附近。进口大幅下滑引发市场对国内乙二醇供应的担忧,这也是上周乙二醇价格一度走强的基本面原因之一。国内乙二醇供应一直存在缺口,进口量占比在历史上一度达到70%。近几年,国内炼化一体化和合成气法装置持续投放,乙二醇产能已经从2017年的不足900万吨上升至2022年年底的近2500万吨。在国内产能加速投放的同时,乙二醇进口量占比降至2022年的35%。
从乙二醇进口来源区域看,中东和北美洲的占比在增长,而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占比急剧萎缩。由此可见,在国内产能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海外乙烷法依旧保持较好的成本优势,可以持续向我国出口,而石脑油法乙二醇已经被国内炼化一体化所取代。国内主流炼化一体化和煤制乙二醇的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只有轻烃路线尚有利润可言。进口量下降有助于国内乙二醇估值修复,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但从全球乙二醇价格走势来看,欧洲地区乙二醇价格回落,海外资源可能再度流向我国。因此,后市乙二醇进口量将再度回升,市场供应压力依旧较大。
装置转产预期和现实存在差距
经历2022年持续深度亏损后,炼厂对乙烯裂解下游配置进行调整,恒力石化、卫星石化、浙石化和中石化的部分工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EO、EVA和SM等相关产品的配置,涉及转产的乙二醇装置将达到350万吨。合成气法装置中,华鲁恒升已经在2020年完成了乙二醇装置转产DMC,目前其50万吨的乙二醇维持低负荷运行,上周又传出湖北三宁60万吨装置将转产合成氨的消息。如果以上装置全部按计划转产,那么将有400万吨左右的乙二醇涉及转产,占国内乙二醇产能的15%左右。如果考虑到目前大量装置处于长期停车中,转产的产能占比将达到25%以上,意味着国内乙二醇开工率将从60%附近降至45%左右。因此,转产可能是改善乙二醇供需的重要方式,一旦市场交易该逻辑,乙二醇将存在逢低做多的机会。
从以上装置转产预期来看,随着转产预期兑现,乙二醇市场将逐渐向好,低估值也将持续修复。然而,从现实进度来看,目前恒力石化90万吨装置4月初停车检修,维持一条线运行,计划在6月转产EO,同时下游配套有乙醇胺和DMC。浙石化计划5月转产苯乙烯,乙二醇装置计划三开二,但其苯乙烯只有60万吨,对应的乙二醇产能在40万吨附近,理论上看,该装置三开二的同时,为满足乙烯裂解物料平衡,可能需要提高在产装置负荷,整体上乙二醇转产量在40万吨附近。卫星石化配套60万吨苯乙烯后,乙二醇转产量也将在40万吨附近。2024年,浙石化还将增加EVA配置,届时乙二醇可转产量将继续增加。而其他在EO和乙二醇之间切换的装置未来可能面临EO消费转弱时,装置不得不回切乙二醇的情况。整体来看,乙二醇的转产预期与现实转产量之间会有一定差距,未来这个逻辑在现实和预期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将给乙二醇市场带来波动。
综上所述,乙二醇期货在4000元/吨以上低位振荡,近期价格有所走强,但主要受到资金面和消息面的短暂影响。今年一季度进口量偏低可能与欧洲地区价格偏强、全球货源流向调整有关,但目前欧亚价差收敛,后市我国依旧面临进口增长的压力。长期亏损的乙二醇存在估值修复的预期,最主要的是生产企业通过配套其他产品来减少乙二醇的产出,从供应端缓解乙二醇市场的压力。虽然计划转产数量占国内在产装置的25%附近,但实际因转产而减少的供应量可能与预期有一定差距。笔者预计,年内乙二醇估值修复的主线不变,但在供需转为强现实之前,乙二醇缺乏持续回升的驱动,且转产落实后,相关产品的需求减弱依旧可能引发乙二醇供应回归。因此,乙二醇估值修复之路将充满曲折。
乙二醇
大宗商品
期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