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也要推进国内碳市场和国际碳市场的连接,形成我国碳市场国际化发展道路。
6月28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在北京“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表示,对于2026年欧盟可能会强制施行的碳交易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在今天的背景下应对。他建议在国内建立碳交易国际板市场,通过这个市场与欧盟对接,要通过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的制定,来保护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业领域优势,参与到国际大循环中。
6月20日,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官方账号发布的《关于建立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化碳市场的建议》一文中提到,抓住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即将重启机遇,探索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碳交易市场示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碳汇生产经营,加快碳汇价值转化,努力争取南亚、东南亚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落地云南。
6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碳市场研讨会在三亚召开。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阳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国际碳市场建设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建设统一有序且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碳交易场所迫在眉睫,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和开放优势为构建国内外碳市场连接平台提供了基础。海南将继续发挥双循环区位优势和制度型开放政策优势,加速推进国际碳市场建设工作取得成效,为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及大国战略发展贡献海南力量。
2021年,《巴黎协定》第六条细则在格拉斯哥气候谈判大会上最终敲定,在该条款中规定将建立新的市场机制,允许减排困难或减排成本高的国家向减排成本低的国家购买减排信用额度,并可以计入自身减排承诺目标,这相当于奠定了各国在新的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基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气候变化治理权争夺更加激烈,要求我国加快碳市场国际化。多位专家学者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在碳市场发展方面我国有着很好的规模优势,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7月正式启动,目前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按照整体规划,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7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到2.36亿吨,交易额近108亿元。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碳市场研讨会上表示,碳市场能够从不同层次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结,开展“一带一路”碳市场机制做法符合大国发展趋势,要在这个市场中去分增量,而不是去争存量。
碳交易市场
国际化
期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