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在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中迎来“首秀”,尤其是在2022年,企风计划首次推出“专精特新”专项项目,为“专精特新”企业尝试利用衍生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提供“试验田”,引导企业迈出接触期货工具的第一步。
某下游化工企业正是参与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的“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之一。为提前锁定聚乙烯采购底价,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建立原料虚拟库存,对应6000吨聚乙烯现货,同时通过买入平值看涨期权和权利金更低的虚值看涨期权进行对冲。项目顺利结束后,期现货市场合计实现盈利29.1万元。期货市场“首秀”便取得了良好的套保效果,为日后企业期现“两条腿”走路积累了经验。
利用场外期权提高避险能力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内聚乙烯产能的不断增长,轻烃装置集中扩能,而聚乙烯需求增速不断下降,需求支撑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竞争格局加剧,聚乙烯结构性过剩问题逐步显现。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聚乙烯行业企业除了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谋求差异化发展外,也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提高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为生产、研发保“价”护航。
上述企业是国内万吨级聚乙烯蜡生产研发企业。聚乙烯蜡主要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2021年该企业消耗聚乙烯约10万吨,主要向国内大型贸易商和化工厂进行原料采购,价格随行就市,而这导致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2022年国庆节后,塑料价格呈现倒V走势,低价刺激终端补货。为节省资金占用及调整库容水平,该企业希望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提前锁定采购底价,规避现货继续上涨的风险。若采用期货套保,不仅面临较大的保证金占用,而且考虑到国内疫情反复,终端订单疲弱,若未来行情不涨反跌,则期货端也面临亏损风险。于是,该企业决定采用场外期权交易。
但是,企业此前从未参与期权交易,对于期权定价、期权损益结构,尤其是复杂结构期权价值变动情况比较陌生。“我们前期对企业进行了深度培训,结合多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期权、学会运用期权特点实现套保目标。”浙期实业总经理蔡夏称。
“在执行价选择方面,因买入平值看涨期权对于塑料采购价保护更为充分,且期权价值变动更容易理解,故决定率先尝试买入平值看涨期权进行保护,并通过分批建仓平摊成本、降低套保费用。”蔡夏表示,2022年11月1日,塑料期货价格盘中大幅下跌,基差进一步走强至新高,盘面给出丰厚的加工利润。为进一步降低权利金成本,当天,企业选择主力合约PP2301,买入半个月虚值看涨期权。
据了解,该项目共进行两笔场外期权交易,管理项目规模6000吨,期权总头寸6000吨。从效果来看,由于聚丙烯价格上涨,企业采购成本增加39万元,但期权端扣除权利金后获益68.1万元,足以抵消现货采购成本的增加,并且还有盈利。
借助期货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2022年参与塑料品种场外期权项目,是我们首次参与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希望借助期货市场,提高价格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生产和研发保驾护航。”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项目,企业进一步加深了对期权、运用期权特点实现套保目标的理解,为日后继续使用场外期权套保积累了经验,为企业综合使用期货、期权工具服务现货经营奠定了基础。
通过此次实践,企业认可了场外期权套保模式,未来希望进一步合作含权贸易等模式,将期货、期权、现货结合得更加紧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给产业企业带来更大经营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在风险点剖析、套保理念把握、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蔡夏认为,为引导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一方面,应充分沟通,以企业核心风险管理为诉求,参考企业资金实力、风险偏好等,设计与其相匹配的产品;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交易所的支持项目,以点带面,让更多产业企业学会自主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升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其通常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持续经营能力,管理也相对规范,相较于一般企业更加重视各类风险管控,热衷于了解期货和衍生工具,以及新的定价模式等,但此前基于对期货市场的非全面认识,往往参与程度较浅,甚至不敢参与。
“通过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专精特新’企业获得了尝试的机会,部分企业由此开始加大利用期货及衍生品管理现货风险的力度,也由此开始转变风险管理模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蔡夏建议,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中,期货公司要与企业保持顺畅沟通,并根据其风险与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交易策略,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冲风险的能力。
“专精特新”企业
期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