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台 交易场所发展稳步向前
2023-08-21 09:55:53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业内人士认为,合规发展的交易场所,能够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扩大交易范围,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分工深化,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近期,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市场热度逐步回升。但需注意的是,交易场所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警惕巧借名目大行敛财之道,避免与实体经济脱节;避免成为口号下的“蛋”。


  数据交易迈进新时代


  21世纪的“钻石矿”是什么?“大数据。”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声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很多省份将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数据交易场所作为工作重点任务。


  为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要素配置枢纽节点和数据要素产业创新高地,8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对外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提升上海数据交易所能级。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依托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深化数据交易机构合作。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


  近日,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印发《贵阳贵安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优化提升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优化提升,到2025年,力争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数据流通交易规模走在全国前列;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基本建成,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交易和价值充分释放,建成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2023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0亿元,数据交易生态企业达到500家。202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数据交易生态企业突破1000家。


  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0483号建议的答复》提出,下一步,将围绕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支持北京、上海等地数据交易机构高质量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推动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二是推动全国统一数据登记平台高水平建设,指导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试点,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堵点。三是鼓励部属单位开展数据确权授权的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平台应用、授权认证等方面工作,探索数据确权授权的落地方案和创新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交易得到上海等城市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数字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城市经济发达度和技术领先度,说明数字经济已经走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台,彰显了我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胡钰博士表示,最近各地积极推进更高层次的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这是落实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的体现,有利于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潜能,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数字产业链,培育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交易进入新时代。”胡钰表示,当下,随着各地的数据交易场所继续建立,用于交易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也不断得到发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断推动我国数据产业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品质,服务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地利好不断


  推动各类交易场所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发挥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要素资源“活”起来,让地方经济发展“动”起来,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举措。


  8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高标准建设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增强交易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做强山东港口“港云仓”电子仓单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体系,搭建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大宗商品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世界级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到2025年,大宗商品平台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


  8月5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打造世界级交易平台。加大推介力度,定期举办深圳重大交易平台推介会。按照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深圳数据交易所、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五大交易平台,加快实现各交易平台良性循环与发展,推动要素有效集聚,为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商品、数据、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等交易提供便利。


  宋向清表示,交易场所是多种生产要素价值实现的集成者,也是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转接和转化作用的中转站,不仅是要素流通的神经中枢,也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促进者、优化者。因此,大力发展各类交易市场有利于要素市场复苏和壮大,有利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有利于推进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和稳经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刘春玲表示,地方交易场所经过连续多年的清理整顿,行业乱象基本肃清,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近年来,中央、地方连续发文,支持各类地方交易场所建设发展。合规发展的交易场所,能够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扩大交易范围,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分工深化,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迎来一批“新面孔”


  一系列消息面的利好不断推动行业加快发展。近期,各地争先上马建设交易场所,一批揭牌运营、在建、筹建的交易场所崭露头角,颇有“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意味。


  8月17日,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保军在由期货日报、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宁陵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期货助力乡村振兴暨“保险+期货”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宁陵县积极争取省部共建国家级花生交易中心项目。(宁陵)花生交易中心牌照为农业农村部在花生品类批准的唯一国家级市场牌照,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稀缺性。未来将根据国家政策、产业特征及宁陵优势特色,综合多个维度,发展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联动、现货期货互动的多元交易模式,将中心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花生“九位一体”的交易中心,成为带动全国、影响世界的国家级花生交易平台。交易品种将会从花生初级产品扩展至花生加工产品、农资农具,探索花生数据价值应用。


  8月17日,海南西部(临高)国际水产品交易市场在临高县新盈中心渔港开市。据介绍,这是一个集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加工、冷冻冷藏、海鲜线下体验、文旅融合、渔业风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批发零售综合体,为近6000艘渔船保驾护航,为互联网线上交易赋能,为产业全链条服务。目的是“让渔获卖好价”,通过搭建渔获交易平台,引进优质经销商,有效提高渔获交易价格,增加渔民收入。


  由浙江文交所牵头,联合上海、安徽等地文交所及各生态合作单位共同打造的“长三角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挂摘牌交易市场于8月17日正式开放,8月18日开始交易。平台采用以数文链为支撑的在链实时交易模式,首期开放的交易产品为基于数文链发行的5款数字资产,随着数文链与皖文创链、国版链以及蚂蚁链跨链互通,平台将为更多用户提供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服务。


  8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在广东省的洪湾中心渔港开业。记者了解到,该交易中心基于洪湾中心渔港线上、线下现有资源,采用“线下实体交易+线上平台交易”模式搭建渔港交易平台。交易中心线下实体交易平台、线上电子交易平台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线下实体交易平台包括交易厅、生鲜市场、海鲜餐厅等。线上平台交易主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平台App”实现,买卖双方可以在App上发布供需信息并达成交易,力求实现海产品交易自由化、交易线上化、买卖双方价格透明化。


  8月15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搭建的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据介绍,该平台包括“生态产品交易、机制试点示范、生态产品认证、绿色金融服务”四大核心功能。平台为三大类生态产品提供交易服务,包括生态农产品、生态林产品、生态水产品等物质供给类产品交易;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水权、林业碳汇等调节服务类产品交易;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文创等文化服务类产品交易。


  8月10日,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发布。记者了解到,平台由丽水市农投公司具体开展运营维护与管理,丽水市森林碳汇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交易鉴证。平台已实现与林业碳账户、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登记系统的数据互通,打造了创建低(零)碳试点、零碳公共机构、实现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替代性生态损害赔偿的林业碳汇应用场景,并设计了林业碳汇捐赠板块。


  “各地建设的各类交易场所应充分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春玲建议,商品类交易场所应基于地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在合规前提下创新交易模式,促进大宗商品自由流转、公平交易、价格形成。权益类交易场所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促进各类权益资产有序高效流转,引导优质资金更快流向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推动交易场所建设时,应尽量避免平台同质化、交易品种雷同的现象出现,以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


责任编辑:周子章

交易场所

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