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国债后市行情的三大因素
2023-09-01 10:14:35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8月中旬以来,国债收益率走势分化,长端收益率走出V形反转,底部下探至2.54%;短端收益率则振荡上行,在月末逼近2%。


  影响近期国债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月内超预期的调降、资金面的变动和预期的反复:8月15日央行超预期下调MLF利率15bps至2.50%,下调OMO利率10bps至1.80%,且随后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偏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跌;而短端受税期影响收益率仅小幅下降,随后继续上行,跨期价差走平。而后市场预期LPR尤其是5年期LPR将跟随进行下调,央行于8月21日非对称下调了LPR利率,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变,引发市场对于短期宽信用的判断产生了松动,而止盈情绪亦逐步升温。至8月24日,税期后资金并未如期转松,反而边际转紧,国债收益率也进一步上行。对此,央行于次日加大了OMO投放力度,但或因为专项债发行的加速和地产政策的相继出台,利率上行走势仍然不改。8月30日,央行开展了3820亿元逆回购操作,资金面边际宽松之下国债收益率下行。


  回顾这一段时期的行情,多空双方博弈的主要是弱复苏与利率调降下的宽松预期,和新债发行、税期、地产政策等影响下资金边际转紧的现实。展望后市,笔者认为国债市场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债发行加速推高资金需求。截至8月30日,今年累计新增专项债2.99万亿元,其中8月已发行5071亿元,节奏较二季度大幅加快。此前监管部门要求新增专项债于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而目前发债大省已经披露发行计划3000余亿元,依此判断9月新增专项债大概率接近乃至超过8月水平。同时,国债还有约1.6万亿元净发行额度可供使用,根据目前披露的国债发行计划,笔者预计9月国债也将净发行约5000亿元。面对新债供给大幅提速,银行往往会进行一定的资金储备,使得短期内资金需求扩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地方政府化债压力问题,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消息称日前央行计划允许地方政府发行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并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通过低息、长期置换高息、短息来为地方提供流动性。


  第二,宽信用预期与现实落差仍在。从预期来看,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删去了“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表述,说明央行对于支持信贷增长的态度仍较为明确,市场亦巩固了宽信用预期。但8月21日LPR非对称下调导致这一预期产生了松动,而后续结构性政策工具或将成为央行的选择。8月25日,多部门再次扩充稳地产政策工具箱,包括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换房退税等,广州和深圳也于近日相继官宣了“认房不认贷”,但当前地产供需两端均面临诸多压力,高频销售数据仍未见起色,政策传导还存在一定时滞。此外,前文提及地方债的发债进度有明显加速,但年初基建项目集中落地,而3—7月发债节奏偏慢或意味着基建项目储备的补充可能较为有限,以至于后续的新增专项债能否得到充足配套融资仍需进一步观察。企业方面,8月票据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不高。若将时间进一步推进到年底来看,融资需求也将面临季节性的收缩,故笔者认为后续政策工具的推出将使宽信用预期继续存在,但短时间内或许难以见到信用周期的拐点。


  第三,降准预期不断升温。笔者认为降准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月15日央行开展了3个月内的第二次利率调降,而针对近日新债发行提速带来的资金需求扩张,央行也通过扩大逆回购操作规模的方式向市场补充了一定的流动性。后续随着发债节奏进一步提速和地方债集中缴款,叠加季末的影响,资金短期压力将再度加大。与此同时,银行净息差快速收窄也成了央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当前该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存量放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两方面。日前多家银行表示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已提上议程,存量贷款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其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当前居民提前还款的趋势,增加居民的消费和融资,对债市形成利空,但这一放量在十万亿级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影响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反而会在中长期进一步挤压银行的净息差。存款利率方面,有消息称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落地,而此举有望直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综合两者影响来看,银行利润快速修复的可能性仍然不高。偏宽松的货币取向、边际偏紧的资金面和较低的银行净息差,使得降准或加快提上日程。央行通过降准可以向银行释放大量资金,实现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


  总体来说,短期内关注点在于新债供给的大幅加速使资金边际转紧,地产等方面政策的出台也使得宽信用预期重新升温,新的宽松政策暂未落地的情况下资金面或维持偏紧平衡的态势,国债收益率或振荡上行。但在经济指标没有出现超预期转强信号的前提下,利率上行空间相对有限。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基调或将进一步延续,存量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调箭在弦上,降准的概率也不断提高,需重点关注其节奏和力度。操作上短期可关注阶段性调整的波段行情,寻找合适的入场机会;中长期来看国债走势仍偏强。


责任编辑:周子章

期债

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