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债市表现可圈可点 节后强势行情能否延续?
2024-02-18 09:26:46
文章来源
新华财经

  2024年1月以来,债市长端利率延续了2023年12月的较强下行趋势,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落至2.43%附近。


  伴随年初降准利好的兑现,春节过后,债市收益率能否继续下攻?


  节前表现强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年初推动债市利率下探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1月初及月末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两次升温。1月长端利率整体走出两段式行情,下行速度最快的时间为1月3日至11日及29日至31日——彼时市场中均出现了较强的博弈降息情绪。


  其次,是混合型产品的意外入局。“1月风险资产表现欠佳,部分混合型产品为对冲权益端的业绩回撤,将部分仓位转投至长端利率债品种,为债市定价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说。


  再者,是年初银行配置需求旺盛支撑行情进一步走俏。记者注意到,出于平滑信贷的诉求,2024年1月银行贷款投放压力小于季节性规律,叠加政府债供给阶段性放缓,则银行配置户“早投早收益”的需求升温,推动债市持续走强。


  不仅如此,此前公布的诸多经济数据,大部分变量同样支持利率下行。


  举例而言,PPI同比连续16个月为负,1月同比下降2.5%;制造业方面,2023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2,连续四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市“快牛”行情演绎的背景下,1月期间,30年期国债的换手率更上一层楼,达到历史新高19.5%(12月为12.5%)。


  扰动因素仍存


  展望节后市场,“债牛”能否延续?收益率是否能够进一步下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审慎情绪正在升温。


  事实上,当前债市定价多由机构需求及预期变化主导,基本面因素主要起打底作用,对利率趋势的影响力在减弱。


  此外,“目前长端及超长端利率的定价更多呈现出了‘脱离纯债逻辑’的趋势,随市场风险偏好变化,日内博弈的属性显著加强。”一位机构交易员指出,“再者,尽管‘缺资产’逻辑还在演绎,可后续政府债的供给速度大概率会发生边际变化,而这也将成为影响后续利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2月债市,我们判断,在利率触及‘极致’低位后,风险有所积累,止盈力量可能开始增强。”刘郁表示,“一方面,股票行情的持续性有待观察;另一方面,2月政府债净发行或边际加快,预估规模在5800亿元左右,日均净发行约360亿元,较1月环比增长238%,较去年2月同比增长10%,供给压力不言而喻。”


  “尽管央行导向叠加降准,有助于平抑春节前后的资金波动压力,但管理层之于内外均衡和防止资金空转的考量仍在,这意味着后续资金面不会过分宽松。”在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看来,“综合考虑春节后政府债发行提速带来的阶段性扰动,预计后续资金利率仍将落在略高于公开市场操作的水平上。”


  针对债市利率还有多少下行空间的疑问,孙彬彬表示:“如果严格按照MLF定价,且2月不降息,那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45%之下的挖掘空间将较为有限。虽然就逻辑上分析,年内可能还有1至2次的降息机会,届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下攻至2.3%附近,可市场是否会预期先行,直接往下交易?我们认为,这需要央行的配合,债市定价无法完全脱离央行行为引导。1月利率下行较快,2月不排除放慢节奏的可能。”


  布局分歧渐显


  回到债市布局层面,记者发现,在多空因素交织的大背景下,目前各机构的投资分歧亦有所加剧。


  眼下,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在“牛市”行情延续的大背景下,未来各类利差均会继续压缩,后续可关注国债新老券、地方债新老券以及地方债和国债利差,布局国债和地方债长期限老券。


  当然,也有不少持审慎态度的投资机构提醒,对于节后债市的调整不可掉以轻心。


  毕竟,就需求端来看,“2月银行‘开门红’效应或有所减弱;保险在‘缺资产’的环境中,配债需求虽有望回升,但在偏低的收益率点位上,其增量料相对有限;同时,两会前夕窗口,债市谨慎观望情绪或对基金配债构成扰动。”华创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预计,“彼时机构主动配债规模或从1月的8400亿元下降至7750亿元附近。简而言之,2月‘资产荒’或边际缓解,配置盘主导的‘买买买’行情可能逐步降温,债市主线料回归对基本面和资金的定价。”


  由此,较之于收益率已充分定价降息预期、赔率偏低的10年期国债,目前更建议关注5至10年期的高票息“类利率”品种。


  “2月4日盘中,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利率最低点已分别行至2.395%、2.5975%。本轮长端收益率快速下行,主要受多头情绪催化,叠加年初权益行情弱势、机构负债扩容增配债券等共同影响,持续性存疑。”周冠南认为,“就赔率角度分析,当前长债收益率点位已充分定价降息等利好,30年与10年期国债利差已收窄至21BP的历史极低水平、保护不足。向后看,机构继续参与久期博弈需提防止盈风险,因此现阶段更建议关注5至10年到期收益率高于30年期国债的高票息‘类利率’品种,其存在相对较高的配置比价,且久期可控,能更好抵御风险——如7年至10年期政策性银行次级债、5年至7年期二级资本债、7年至10年期证券公司债等。”


责任编辑:周子章

债券

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