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构成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送至百姓身边的“双手”。“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让这双手更加温暖、有力。
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广大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数量下降,在乡土家园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为此,筑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意义尤为重大。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训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都是筑牢网底的基础性工作。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为壮大乡村医生队伍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意见》,要求部分省份允许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引导高学历人才投身农村卫生健康事业,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整体学历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推动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6年首先在9个考区试点,2018年覆盖全国。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在岗培训,我国从2018年开始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6亿元,通过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将其纳入国家继续医学教育推广项目范畴。
上述种种措施的落地,提升了乡村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有11万多名考生获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共有47.5万名基层卫生人员完成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培训,其中乡村医生30.7万人。
家医签约引导基层首诊初步显效
2016年,从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始,我国逐步探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慢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让广大城乡居民能够结交一位身边的“医生朋友”。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很快从试点地区扩展开来,全国各地都结合本地实际,在签约服务的内容、形式、补偿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索,不断增强城乡居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联系。
2019年,有地区研究结果显示,90%的签约居民能够说出自己家庭医生的名字,88.7%的签约居民比较信任或非常信任自己的家庭医生;同2017年相比,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由84%增至89.6%。自2015年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基层就诊的作用初步显现。
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创设“三师共管”服务模式,以家庭医生作为签约服务的核心主体,根据每位签约对象健康及疾病个性化需要,决定是否联系、预约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专科医师主要针对签约对象提供技术指导,不同签约对象按需预约适宜的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对象的病情、服药情况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调配合适的健康管理师。
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共同为签约对象提供“三师共管”服务,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服务界限,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及转诊服务、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更好地整合了服务资源。居民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意愿达88.32%,对签约机构的综合满意度达95.94%。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出台签约服务费标准,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多地明确签约服务费主要用于家庭医生团队薪酬分配,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家庭医生收入通过签约服务大幅提高。
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基层部署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逐渐丰富,服务数量稳步增加,服务覆盖率越来越高。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获得了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发布。其优化了有关服务内容,具体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2类服务,精简了部分工作指标,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情况。201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的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内容合并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规范得到明确。
为贯彻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有关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并向个人开放;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经省级评估后,取消相应的纸质档案,安徽、甘肃等14省已出台取消纸质健康档案的政策。
此外,我国积极探索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强化基层医防融合。
从2017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分别成立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发布相关指南,围绕人员培训、质量评价、监测评估等方面,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水平同质化,发挥基层机构在健康管理、常见病诊疗中的主体作用。截至目前,围绕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已分别累计培训168万、57.9万名医务人员。
数说
基层诊疗稳步增长,人员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201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量年均增长率为4.97%,乡镇卫生院为2.47%,均高于2015年的2.0%和1.8%。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乡村医生122.7万人,其中43.5万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执业化占比由2015年的24.4%提高到35.5%。
人均经费逐年增,服务项目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45元增加至74元,服务项目不断扩展。2015年~2019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增长了1178万人、513万人,规范管理率均超过60%;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孕产妇产后访视率均保持在90%以上。(首席记者 刘志勇)
社区
卫生服务
基层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