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慢阻肺高发的季节,随着天气转寒,空气质量欠佳、干燥湿度低,这些因素往往对于呼吸道黏膜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
“健康呼吸,无与伦比。”2021年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武汉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丁念呼吁:“立冬到立春期间,长期吸烟且频繁咳嗽、咳痰,包括走路、爬低层楼梯后出现喘气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长期抽烟、接触油烟
是慢阻肺高危人群
冬季养生,中医常讲:“避风寒,慎起居”。也就是说,冬季来临,尤其要注意避免受风着凉,以减少呼吸道疾病诱因的出现,减少疾病的发作。在秋冬季节,慢阻肺尤其高发,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症状。若慢阻肺患者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经由细菌、病毒、空气污染、冷空气刺激、心血管以及其他相关合并症等因素刺激,很有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加重频繁易使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据了解,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有1亿人,发病率在人群中达8.7%,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概是13.7%,而61岁以上患病率超27%。
“吸烟可明显增加慢阻肺的发病率,80%-90%的慢阻肺患者为吸烟者。长期抽烟的人群、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尤其是使用生物燃料的人群、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以及长期处于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属高危人群。”丁念主任说,早期慢阻肺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绝大部分的早期慢阻肺患者并不重视未主动就医,直到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的症状时,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经明显受损。而到了晚期慢阻肺的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致残率和再住院率都很高。
爬4层楼就“上气不接下气”
可能肺出了问题
“40岁以上,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患者走路、上楼梯后会有喘气,就默认为是衰老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肺功能下降的表现,往往是隐藏着疾病。”丁念主任说,这类人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肺功能检测与评估,争取尽早诊断并进行对应治疗,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记者了解到,也有一些简易的肺功能测试方法,如“吹蜡烛法”“爬楼梯法”“原地跑步法”和“憋气法”,在家就能简单操作,可初步了解肺功能状况。点燃蜡烛、深吸一口气,距离嘴15厘米若吹不灭则考虑肺功能有问题;连续爬上4层楼,如果没有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状况,说明肺功能正常;抬腿摆臂原地跑步,使脉搏达120次/分以上,停止运动后如果脉搏能在6分钟内恢复正常,表示心肺功能正常。而“憋气法”是无需任何道具的,只需调整呼吸,深吸一口气憋住,若憋气时间超过50秒,说明肺功能相应健康,如果憋气时间短于40秒,甚至短于20秒,则需要引起重视。
专家提醒,避免吸烟、及早戒烟,避免或减少有害气体、粉尘及烟雾的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改善工作条件和卫生习惯,情绪稳定、保持舒缓的生活节奏都有助于预防慢阻肺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能达到“1+1>2”的效果
冬季调补,首选膏方。立冬到立春期间,对于稳定期的慢阻肺病人主张进行膏方调补,武汉市中医医院呼吸科针对慢阻肺患者,主要推荐“补肺益气膏和养肺补肾膏”,而这两种膏方针对于咳喘和冬季好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也比较适用。
据介绍,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武汉市中医医院治疗慢阻肺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包括运动心肺的评估进行肺功能损伤程度诊断,针对中重度患者会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吸入性药物治疗以及中医多手法治疗,如中医药调理、穴位贴敷等,而针对稳定、轻度患者采用膏方治疗。
“除了常用的药物治疗外,很重要的还有肺康复的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丁念主任表示,肺康复是治疗稳定期患者很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像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西医的康复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类似于脑血管康复,需要通过物理锻炼、器械锻炼,对于慢阻肺肺功能恢复有很好的作用,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丁念提醒,平日尽量避免感冒、受凉,坚持做肺康复有氧训练,抗阻力训练,并根据个人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养。如“气虚体质”宜多吃小米、山药等健脾益气的食物,不宜食用过于滋腻的食物,“阴虚体质”以芝麻、木耳、百合、荸荠等养阴生津食物为主,“阳虚体质”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性肉类,“痰湿体质”饮食宜清淡,少食肥肉、甜、黏、油腻食物。
爬楼
“上气不接下气”
肺部问题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