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复苏明显 新型消费遍地开花
2020-07-31 09:38:09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本地消费迅速回升

  今年五一,家住从化区鳌头镇的徐嘉城以14万元的价格订下新车,根据当时政府全年安排的4.5亿元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补贴政策,车企又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各种补贴,在付款时“意外”获得了近3万元的优惠。据悉,广州市提振汽车消费的惠民置换补贴,带动全市超过400家汽车销售企业开展购车优惠促销,目前线上申请补贴人数已经达1.1万人,带动汽车零售恢复性增长,上半年汽车零售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1%。

  6月中旬,广州市商务局联合支付宝试点发放了1.78亿元的城市消费券,带动1500家商家参与,预计7月将覆盖至全市40万商户,有效地带动了线下消费复苏。统计显示,以本地居民消费为主的基础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本地大件消费品零售额在汽车消费回暖拉动下回升最为明显,二季度降幅收窄12.2个百分点,占广州市社零额的29.5%,比一季度占比提升了4.3个百分点。

  夜间消费成新增长点

  今年5月8日,广州正式印发了《关于提振消费促进市场繁荣的若干措施》(又称广州促消费“20条”),明确打造广州直播电商节,支持“广货”直播销售;推进“老字号一条街”“非遗街区”等项目建设;设立市内免税店;“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消费品牌;鼓励品牌开设广州首店等“首店经济”;开展“广州人游广州”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特别是夜间消费,今年再度提上日程。6月中旬,2020“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正式拉开序幕,吸引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等50多个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场所参与其中。

  支付宝数据显示,6月以来广州19时后搭乘公交、地铁等出行的人数增加了23.75%,夜间线下交易额环比增长超过2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戴建军说,夜经济是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体验等更丰富的夜经济业态加快发展,夜间消费后劲十足。

  新消费引领作用凸显

  直播带货、门店到家、社区团购……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受阻,线上新型消费迅速补位,成为消费市场上一抹亮色。广州抓住疫情期间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机遇,大力促进线上消费,赋能传统商贸。1-6月,以新型消费为代表的实物商品实现网上零售额899.07亿元,增长31.6%,高于上年同期21.9%,高于全国17.3%,拉动社零总额回升4.6%。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大平台新开展直播业务的广州商家超25万家,开展直播的商家数和每天在淘宝直播场次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市644家批发市场已全部开展直播销售。

  “过去我们老字号做堂食靠的是人气,现在做外卖拼的是流量。我们北京路分店的外卖刚上线一周,订单就翻了一倍多!”广州粤菜老字号孖记士多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团“春风行动”的流量补贴已经到账,孖记计划全部拿来做推广,提高外卖店的曝光率。

  记者从美团获悉,自3月以来广州市夜间消费复苏明显,2020年5月广州市夜间消费总额已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夜间外卖成为广州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6月底,餐饮企业复工率达92%,消费复苏率达81.3%,餐饮行业消费复苏率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排第一。

  下半年迎传统消费旺季

  展望下半年,广州市社科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何江表示,今后新型消费所占市场份额将稳步提高,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对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市商务局表示,由于下半年是传统消费旺季,促销活动将结合各个时段重要的节庆节点,设计不同的消费主题,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行业联动,助推全市消费氛围的形成。同时更加注重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互动,进一步突出广府文化内涵,开展多场广州老字号主题促销活动,与文旅部门密切配合,推动旅游消费的复苏。

  1. 消费市场持续好转,健康类商品销售畅旺。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高达44.0%和35.8%,日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6%。

  2.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回落。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呈现逐月回落态势。

  3.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网购消费方式保持较好增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1.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2%,占比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

  网络订餐保持快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43.3%。

  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达30.86亿件,增长5.5%,件数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陈宸

消费市场,新型消费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