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科技迎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
2020-07-31 09:41:54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停车位短缺的痛点也日益凸显,并成为制约汽车消费甚而影响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头连接巨大的民生需求,一头连接稳投资扩内需战略,包含停车位改建在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将成为“后疫情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风口”。然而,这项“超级工程”不是单纯花钱就能建好,还涉及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公共秩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考验的正是管理者的治理能力。

  南京:多措并举 停车不再“打游击”

  以“新”换“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老旧小区改造也应适量建设一些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这一“城市之痛”。当前,一些大中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已成民生短板弱项,考问城市治理效能。停车如同“打游击”,上班惦记“抢车位”,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路在何方?

  奇葩“神器”花式占地 “抢位大战”一打数年

  铁链、车胎、废旧自行车、折叠椅、大石块等各式各样的“圈地神器”,把小区里能停车的地方全占了……南京市建邺区茶南大街附近某小区居民吴先生反映,小区内部停车“板凳占座”“花式占座”现象严重,可谓“见缝插针”,导致晚上小区内拥堵不堪,同时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吴先生所在小区属于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当初在规划建设时未考虑到多年后会有如此大的停车需求。“小区内部过道并不宽敞,起初也没有划设停车位,不少业主停车还得靠‘抢’,回来晚了抢不着车位,停在小区外面的主干道上就像‘打游击’,还得交费。”吴先生说。

  记者走访看到,吴先生所说的小区外主干道,白天是马路,晚上则变“停车场”,双行线几乎变成单行线。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这条主干道两边都是老旧小区,车位不够用,一些车主只能把车停在马路上。

  记者了解到,有租住在该小区的租户厌恶了“抢车位大战”,索性将车停在小区旁的商业停车场,每晚缴费15元,白天在一定时间段内收费标准为5元/小时,30元封顶。“实在没办法,有时候我就把车停在公司,改乘公共交通。关键是小区里哪里能停车没有说法,大家都抢也没人管,挺怕车被划,甚至被恶意上锁。”一位租户对记者说。

  住在南京市秦淮区升州路某老旧小区的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她上班时都在惦记早点回家“抢车位”。“小区里还有居民自己用油漆划定‘专属车位’,用铁链拴上板凳占位,我们心里肯定不平衡。” 姜女士说。

  “小区100多辆车,划线车位大概有60个,如果下班回来晚些,小区里就没有空位可以停车了,晚归的话只能将车停在过道上,或者小区外面。”家住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磨盘街小区的黄女士说,停在过道上会挡住其他小车出入,容易产生纠纷,甚至被划车。“有时候迫不得已停在过道上,就得时刻准备着下去挪车。”

  除了车主抢车位外,一些商家为保住门前空地,也加入了“抢车位大战”。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上,几家店铺门前设置了“禁止停车”围挡,圈出空地。现场保安人员告诉记者,周边老旧小区较多,车位紧张,这里一般不让停车,如果在店铺消费则可以停车。

  车多位少掣肘颇多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2.07亿辆。据公开数据,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70万辆,而停车泊位仅有约150万个,车多位少矛盾突出。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们常说的老旧小区多为2000年之前兴建的居民楼房,以多层建筑为主,占地面积大,大多未能实行人车分流,孩童在小区内玩耍安全隐患较大。一些老旧小区存在居民老龄化程度高、房屋安全风险高、物业费收缴率低等问题,管理混乱甚至没有管理也加剧了停车难、乱停车。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0年之前,我国对居住小区没有停车位配建指标要求,几乎所有的老旧小区都没有符合现阶段城市规划部门要求的停车位,如今老旧小区的停车位多为自行划设。由于空间有限、缺少统一规划等,很多老旧小区原有的道路、绿化、健身等公共空间用地被小汽车占据,消防通道被堵塞,导致小区居住品质下降,还加大了事故隐患。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规范住宅小区停车位价格的法律法规。不少老旧小区还存在产权单位多、物业管理单位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小区出入口多等问题,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要涉及几个社区和院落,以及众多产权单位、物业公司,而且还存在居民意见不统一问题。

  此外,一些老旧小区停车位本就不足,而“僵尸车”长期霸占停车位现象依然存在,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在南京市秦淮区弓箭坊高层住宅小区里,就有“僵尸车”占据公共车位数年“不挪窝”。“都长草了,车上全是灰,应该把车位让给真正有需要的车主。”小区居民朱女士说。

  南京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老城区在停车泊位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上班时间,居民小区的停车泊位相对有空闲,机关单位停车泊位紧张;而在下班时间,机关单位车辆泊位空闲但居民小区泊位紧张,因此亟待通过信息化手段予以破解。

  整合资源开拓空间 停车探索成效初显

  业内人士介绍,老旧小区停车位建设,一般采取拓宽原有道路、拆除违章建筑、整合空地资源、铺设植草砖等措施,“挤”出停车空间。有条件的小区,通过增设立体停车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或者整合周边资源、采取错时停车等方式推进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一些地方通过整合老旧小区周边公共区域设立“潮汐车位”、联合相关单位设立“共享车位”,合理利用时差,缓解停车难。

  今年南京全市计划整治老旧小区68个,整治面积216万平方米、房屋779幢,涉及居民约3万户,预计整治后将新增停车位约2000个。南京还在老小区或周边地段进行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建设,拓展停车空间。7月27日,由南京市人防办投资建设的春江学校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开放试运行,向周边市民免费开放负一层A、B区共计119个车位。

  南京出台了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鼓励老旧小区安装立体停车库,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立体自走式或者机械式停车库建设。每建一个停车位,市、区两级财政将对停车设施建设资金实行一次性奖励补助,地上停车楼每个泊位补助1万元。另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还可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市权范围内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智慧停车来帮忙。南京市秦淮区人口基数大、老旧小区多,停车难、挪车烦问题突出。7月4日起,在秦淮区双塘街道磨盘街小区内,一些停放在路边和小区内的车辆前挡风玻璃上,贴上了一张小程序码。据介绍,这是该街道创新推出的挪车“一码通”,有正反两面,朝车内一面供车主扫码登记个人联系方式,朝车外一面能让别人扫码联系上车主,且提供的是虚拟号码,可有效保护双方隐私安全。

  南京市鼓楼区江东街道宁工新寓二村小区于20世纪末建成,有房屋18栋、居民1074户,小区内共有约900辆车,而停车位仅280个,停车矛盾突出。适逢改造,小区计划采用居民众筹的方式建设立体停车楼。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市雨花街道普德村路上,已有一座近20米高的摩天轮造型循环式立体车库,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吊篮,车辆停放在吊篮中,随车库旋转而动。“很方便,防盗,避免剐蹭,一分钟之内能完成取车。”附近居民对记者说。

  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车位”,也可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在南京市秦淮区,利用企事业单位、商超、居民小区等的停车位进行停车资源错时共享,让停车烦心事变成顺心事。记者从秦淮区城管局获悉,该区红花街道通过沟通协调,组织了3家单位面向附近居民打开停车库,提供550个停车泊位,可通过手机实现信息共享,实现智慧泊车,提高车位使用率。

  成都:重心下移 “最后100米”巧通畅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6亿辆,汽车、新能源车、摩托车已经走入了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但在建成年代较早、车位配比少或没有车位的老旧小区中,停车难成为顽疾。对于老旧小区居民来说,停车难是无数次下班开车回家被挡在小区外的无奈和无数个被挪车电话叫醒的夜晚。《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走访看到,随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不断推进,通过各种社区治理手段的综合运用,停车难题正在被破解。

  科技手段迎战停车难

  老旧小区入住率高,没有地下车库,地面车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安排,一些小区还存在居民私自安装地锁“霸占”车位等现象。

  在成都,自2015年以来,共计已完成432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30万户,解决停车难,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小区有900多辆车,停车位仅200多个。买车时小区已经没车位了,多年来每天都在抢车位。有时凌晨两点都有人喊你下来挪车……”在成都市金牛区新桥社区,新桥逸景A区的业主袁小强曾因停车难题苦不堪言。

  这个有3个安置小区、常住人口2.6万人的社区,由于小区车位少,道路两侧长期被临停车辆占用,交通异常拥堵曾一度是常态。“社区内老旧小区车位配比大多是1:0.8,低的甚至有1:0.3,在多年前建设的时候,买车还只是许多家庭难以企及的梦想。”新桥社区党委副书记谢兰告诉记者,新桥社区共有停车位4100多个,多数小区长期处于超负荷停车状态。

  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发现,与小区车位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许多公共停车场的车位在夜间都处于闲置状态。

  “金牛区拆迁安置小区较多,大型商业综合体较为集中,我们在金牛区开展共享停车试点工作,通过闲置泊位发布预约、潮汐分流与引流等功能,解决泊位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成都交投智慧停车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志强说。

  “相较于传统停车场来说,平台化、信息化是智慧停车的创新点,用户可以随时找空余泊位进行车辆停放,住宅和商业体停车位的错峰利用是智慧停车的方法源头,经过测算,泊位利用率提升10%就相当于新建1万个泊位。”王志强介绍,目前智慧停车小程序及App月订单总量已达3万次。

  “现在我把车停到了小区附近的共享车位,每月大概200元的停车费就解决了买车7年的最大心病。”袁小强说。

  而在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和平苑小区的居民面对的则是另一种“痛”——没有地下停车场,周边道路不宽,也没有大型公共停车场,小区内的300余辆小轿车和200余辆电瓶车每天都会挤满小区每个角落。

  新盛社区党委书记付毓强介绍,2019年,肖家河街道启动“天府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在和平苑小区建设了双层立体停车场,新增车位19个,并通过智慧门禁系统对院落机动车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每个车位停车费(含电费)月租150元,用于智慧停车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付毓强告诉记者,下一步,小区内还将建设更多的立体停车场。

  “以前每天下班回来都要找位置停车,如果下班晚就更难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现在每天都有固定的车位。”小区居民赵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社区治理难题变动力

  “我们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城市无物业老旧小区,居民过得这么好,靠的就是组织居民、社会资源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这条路。”在成都新鸿社区,1.1万人居住在67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中,道路狭窄、小院落环境复杂,党支部书记蔡丽却把解决令人头疼的停车难题,做成了社区治理的好抓手。

  “社区里只有公共通道和几个广场能停车,过去我们自己请了一些社区的下岗人员负责管理停车,社区干部当停车场管理员,但是居民每天还会为了停车吵个不停。”蔡丽说,“不仅如此,许多居民还认为社区干部将停车产生的收益挪用了,这让我们意识到社区不能什么都管,而是要善于链接各种资源。”

  2014年,新鸿社区聘请专业机构开始对小区车辆停放进行管理。走进新鸿社区,600多辆车将小区广场、公共通道占得满满当当如同华容道,要让居民都有车停还挪得动,蔡丽和管理团队有自己的办法。“大家一起讨论车怎么停,最后决定请车主服从统一管理将钥匙交到车辆中心管理员处保管,有需要时由管理员挪车,这样解决了停车难题。”蔡丽说。

  同时,通过手机应用,车主还可以通过车辆中心监控和管理员预告车位,提前得到空闲车位的信息。不仅如此,社区还通过协议分成的方式让停车场收益进入居委会法人账户为社区发展服务,招聘管理员也首先满足社区下岗职工的需求。

  “不仅是停车,公共空间和院落统筹管理,在新鸿社区都是由居民自治探索出来的。社区不是城市中的孤岛,而是一个实景化的剧场,只要以人为本,找好需要我们服务的人和我们需要的人,就能解决好社区的问题。”蔡丽说。

  居民物业社会齐纾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城镇居民小区治理,成都市已出台了《关于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100米”。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居民小区是市民的生活家园,也是市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城市治理、共建美好家园最方便和直接的场所。成都将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向居民小区延伸拓展,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突出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激励居民、物业服务机构、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和协同共治,让广大市民更有效地参与城市发展进程、更切身地感受城市变化,让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效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责任编辑:陈宸

“花式”科技,老旧小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