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各领域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行各业所受影响备受关注。银保监会近日披露的保险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人身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0.5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0.7%,人身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0.7%,仅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且同比增速达22.1%。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再加上前两个月正处于保险行业传统的“开门红”销售旺季,今年保费增速在以往较高基数上有所下滑,本已在业界的预期之中,但健康险业务逆势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无疑给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保险行业带来了好消息。
去年,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而在2013年至2018年,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0.2%、41.3%、51.9%、67.7%、8.6%、24.1%。除2017年监管部门规范整顿中短存续期护理险业务受到影响外,健康险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由此可见,健康险业务早已不是保费端的一匹“黑马”,而已成为拉动行业保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节节攀升的健康险保费数据映照出的,是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3%的受访民众认为身体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幅领先于“拥有财富”“满意的工作”等其他选项。其他相关报告也指出,在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速最高,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健康问题。
但在居民健康保障意识逐年提升的同时,居民在健康保险消费上的脚步却显得有些滞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在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仍有82.1%的人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为6.7%。2018年,商业健康险的覆盖率不足10%。
居民的健康保障意识提升,但健康保险消费遇阻,这与现阶段健康险在供给端存在的不足不无干系。例如,老年消费者对健康保障需求很大,但是保险公司目前提供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中普遍设有投保年龄限制,极少有专门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消费者设计的产品。
在健康险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供给端改革尤显迫切。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期限较长、保障责任更加充分的医疗保险产品,就是从制度上解决患病人群和老年人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问题。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先后出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不断优化健康险发展的政策环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未来,商业健康险将会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健康险在政策层面不断迎来利好消息,在需求端也有望迎来爆发。业内普遍预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会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健康保障问题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居民投保意识,促进居民的潜在观望态度切切实实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前两个月健康险保费逆势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观点。
尽管现阶段市面上的健康险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实际来看,各家公司的产品同质化仍然较为严重,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比较单一。健康险市场对细分领域保障需求关注不足,不少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均有欠缺的中小公司仍在简单复制其它公司的产品,这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自身在客户洞察、产品研发、渠道管控、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功”,才是健康险真正乘东风而起的关键。
无论是从政策环境还是消费需求来看,健康险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能否把握这一机遇,推动健康险在较高增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回归保障、实现转型发展升级,则更加考验健康险经营公司的“内功”。
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健康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