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8年的深度调整,我国人身险公司在2019年呈现整体回暖的特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的78家人身险公司年报数据,这些公司2019年原保费收入总额同比增长超10%,七成公司实现盈利,其中,健康险业务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保费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此外,伴随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大,大多数外资公司在2019年表现优秀。
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从78家已披露2019年年度信息的人身险公司数据来看,5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七成,较2018年盈利公司数量有所增长。
其中,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国华人寿。除阳光人寿外,其他9家公司均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此外,合众人寿、昆仑健康等9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据了解,2019年多家公司实现盈利,不仅得益于投资环境好转、投资收益增加,国家关于手续费和佣金抵扣减税政策的施行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19年依然有20余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大多为新成立的中小险企。
此外,部分公司由于投资项目大额亏损造成净利润大幅减少。例如,天安人寿2019年亏损66.01亿元,净利润排名垫底。该公司称,因受到暂时性重大投资损失,暂时出现经营亏损。渤海人寿2019年亏损13.11亿元,也是由于投资业务配置的部分产品发生集中逾期违约,造成投资项目亏损。该公司称,2020年将加强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工作,对已经暴露风险的投资项目,将持续加大处置力度;同时,通过适度增加二级权益投资规模、精选优质品种等方式着力提高投资收益。
保障型业务高速增长
2019年,我国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达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从78家已披露2019年年度信息的人身险公司数据来看,仅富德生命人寿、天安人寿等10余家公司保费收入负增长。
从险种来看,在保险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健康险成为原保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险种,占比逐渐从2013年的10.2%提升至2019年的22.8%(见图)。从各公司数据也可看出健康险保费增幅较大地带动了总保费的增速。消费者保险需求不断崛起,健康管理意识继续增强,健康险逐步成为保费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此外,数据显示,近半数人身险公司的意外险保费增速同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各专业健康险公司业绩良好,均实现保费正增长。净利润方面,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持续盈利,昆仑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实现扭亏为盈,瑞华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实现减亏。
从渠道来看,个险渠道保费在总保费中占比近六成,依然是人身险公司第一大渠道,银保渠道在经历大幅度整顿后出现回暖趋势。从各公司的数据来看,大型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主要以个险渠道为主,而银保渠道主要受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公司及盲目扩大保费规模的中小公司追捧。例如,中国人寿2019年个险渠道保费为4366.21亿元,在总保费中占比约为88.4%,居个险渠道保费第一位;居银保渠道保费第一的是华夏保险,保费收入超1200亿元,在总保费中占比约为65.7%。
麦肯锡认为,虽然培养精英代理人需要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但一旦培育成功将会成为寿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公司应当充分考虑代理人培养路径,避开正面的规模竞争,从根源上做精做深。
外资市场份额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外资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804.65亿元,市场份额为9.47%,较2018年提高1.37个百分点。此外,在华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整体上高于中资保险公司。
随着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大,外资或中外合资险企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大多数公司增长强劲。例如,友邦保险、同方全球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等多家公司2019年保费增速高于30%。从78家已披露2019年年报的人身险公司数据来看,保费收入排名前20位的包括工银安盛人寿、友邦保险两家公司,但是在净利润方面,外资或中外合资险企表现更为优异,在净利润排名前20位公司中占了6席。
中国人寿金融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外资险企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连年攀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贡献外资总保费收入的30%左右。一线城市经济较为发达、风险管理意识和保险需求较高,预计仍将为外资险企优先布局的市场。
人身险公司
保费收入
健康险业务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