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从业内获悉,今年以来,有近七成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还有多家险企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为了尽快从疫情的冲击中缓过劲来,给下半年展业补足“燃料”,保险公司正在探索多种资本补充途径,一方面积极协调股东推进增资计划,一方面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补血”。
业内人士分析称,根据监管要求,当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时,监管部门往往会对险企采取一定的监管举措,甚至会影响其开展新业务。因此,一旦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就意味着险企要加速资本补充进程,并通过控制业务规模、改善产品结构、优化资产配置等举措来改善风险水平。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期披露的《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0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长安保险资本实力大幅增强,偿付能力充足水平显著提升,流动性水平明显改善,监管措施已被解除,保险业务拓展压力得到缓解。
无独有偶,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共有14家保险公司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缓解偿付能力压力。其中,7家保险公司合计逾52亿元的增资计划已获得监管批准,另外7家保险公司也披露了合计27.94亿元的增资计划,有待监管部门批准后生效。
除了向股东求助外,还有些保险公司选择了自行发债解决问题。由于灵活性高、期限长,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的资本补充债券,近期渐渐成为保险公司青睐的“补血”渠道。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1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上市发债主体包括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和人保财险,发债额度分别达200亿元、200亿元和80亿元,发债利率在3.3%至3.59%之间。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上市险企而言,通过发债补充资本金,不仅可以补充公司偿付能力,防范阶段性资本不足,提高抗风险能力,还可以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同样利用资本补充债券“补血”的还有光大永明人寿、中华人寿、中邮人寿、民生人寿、珠江人寿、农银人寿和长城人寿等非上市险企。相较之下,非上市险企的发债规模小得多,中邮人寿最高为60亿元,珠江人寿最低为3.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发债规模一般跟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规划挂钩,这些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亦小得多,未来几亿元至几十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足以支撑公司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
记者统计发现,相较于上市险企,这些非上市险企的发债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即便是最低的农银人寿,发债利率也要达到3.6%,超过上市发债主体3.59%的最高值;发债成本最高的珠江人寿,发债利率则高达6.25%。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之下,非上市险企的业务规模、主体信用评级等都要低一些,因此,发债利率会相对高一些。不过。当前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资本补充债的发行利率呈走低态势,正是险企发债“补血”的好时机。
保险公司
综合偿付能力
资本补充债券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