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理退保”逐渐异化,成为保险业顽疾。尤其今年以来,恶意代理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以下简称“退保黑产”)颇让保险业“头疼”,寿险、健康险、保证险、航延险、信用保证保险……退保黑产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正当保险业举全行业之力追踪不法团伙蛛丝马迹之时,他们却改头换面、转移阵地,盯上了车险。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保信)日前向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发出一封提示函:随着“以租代购”公司投保车险业务的增多,一个疑似新购车辆“集中退保骗佣”的欺诈现象浮出水面,已有个别财险公司因此损失佣金千万元以上。
案例:先返佣再退保,退保黑产套路深
提示函称,今年5月至7月,有自称可代理大批量“以租代购”公司的新车商业保险业务的中间人,以“以租代购”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以保费分期贷款机构或其他资金提供方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保新购车辆的商业保险。
中间人以车辆数量大,保费规模可观为由,要求保险公司在保费到账次日向中间人和被保险人指定的账户返还佣金。
此案例中有4家资金方作为投保人、5家“以租代购”公司作为被保险人,持营业执照扫描件和车辆合格证扫描件,分批次向某保险公司不同分支机构投保商业保险累计千余单,保险公司按约定给付佣金近两千万元。
此后不足一个月,各投保人陆续向保险公司发起集中退保申请,该保险公司立即联系中间人和被保险人确认退保情况及佣金退还事宜。但该保险公司发现,中间人已经联系不上,部分被保险人亦无法联系。
调查后发现,部分被保险人早已人去楼空,部分被保险人的工商注册信息也是虚假的。即使尚能联系上的被保险人,也明确表示无法返还佣金。
“‘以租代购’新车集中退保现象长期存在,这次集中爆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疫情期间,‘以租代购’公司积压了很多新车卖不出去,经营遇到困难便打起了‘歪主意’;二是车改前夕,各大保险公司尤其是小公司疯狂抢单,佣金给的高,也给了不法分子更多作案动机。”一位财险公司资深人士透露,在车险综合改革前,有些保险公司一线业务员因业绩压力铤而走险,给出某些渠道高达40%—50%的佣金,“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本身违背了行业自律,遇到退保情况也只能认不能说,也因此被有些中间人抓住了把柄”。
相比而言,个人退保并未出现“集体退保”现象。业内人士坦言,“一方面,退保时,有可能会被代理人要求退回此前较高的佣金;另一方面,购买新保的佣金会少很多”。
调查:投保主体、业务行为、投保材料均存在风险
经过调研分析,中国银保信总结出了投保主体、业务行为、投保材料三方面风险特征。
在投保主体特征方面,投保人为风控审核流程相对不规范、风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非银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被保险人为新近成立的“以租代购”公司,或虽成立时间较长但近期进行过工商信息变更,同时被保险人注册资本较低;投保业务各环节均由中间人安排,保险公司全程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了解不足。
在业务行为特征方面,投保车辆均为新购置车辆,涉及车辆数量一般为数十台以上;车辆保险均为提前购买,且投保远超基本需求的高额商业车险;要求保险公司返还高额佣金,且对返佣时效要求极高,通常为保费到账次日返还佣金;分批多次投保;投保后短期内集中退保(自首批投保业务起约一个月内)。
在投保材料特征方面,有被保险人营业执照造假情况;有新车合格证未加盖车辆制造企业的产品合格专用章情况;有购车发票造假情况。
建议:从根本上遏制欺诈风险
中国银保信指出,目前,新车集中退保骗佣疑似欺诈行为已造成部分公司巨额损失,并有在不同公司、地区持续蔓延、花样翻新等趋势。
“近两年来,经监管提示和媒体曝光,针对寿险领域的退保黑产业务频频遇阻。绝大多数寿险公司有了警惕性,保险消费者也不再轻易上当。退保黑产不法团伙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而盯上了新生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新生业务相关制度和服务尚不完善,保险公司风控意识不足,消费者也不熟悉,恰好让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
比如这次的“以租代购”车险业务,就是伴随着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业务。
中国银保信表示,各公司应着重关注具有上述风险特征的业务,提醒各分支机构提高风险意识。
各公司对自身业务数据进行筛查,及时化解风险,并将已经发生的疑似骗佣案件及时汇总到中国银保信。
各公司建立健全核保端反欺诈机制,对机动车辆发票、相关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等投保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验审查,从根本上遏制欺诈风险。
中国银保信将积极协助行业各主体,利用行业数据进行筛查,帮助各公司丰富线索,共同推进反欺诈工作开展,促进行业反欺诈协作。
保险业
退保黑产
车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