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退出新三板谋隐身 新三板挂牌保险机构仅剩下20家
2020-12-07 09:32:44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曾几何时,新三板吸引众多保险中介机构蜂拥而至,如今,潮水退去,保险中介机构“出多进少”,开始逃离新三板。

  

  11月27日,保之家保险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年初以来,计划从新三板摘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数量达到6家,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缩水至20家。从跑步进场,到集中退出,保险中介机构沦为新三板过客。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个别机构意欲转战主板申请摘牌外,新三板市场交易活跃度低、流动性不足、保险中介机构挂牌价值日渐缩水、代理佣金比例降低等因素,使余下的保险中介机构萌生退意。

  

  新三板挂牌保险机构仅剩下20家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13家保险中介机构从新三板陆续摘牌。分别为华谊保险、东吴保险、富通股份、中联保险、世纪保险、万舜股份、龙琨保险、盛世华诚、恒荣汇彬、德晟保险、汇安保险、汇中保险、保之家。

  

  今年以来,除汇中保险、汇安保险、保之家已经摘牌,安泰保险、宜信博诚及广商保险也相继申请撤离新三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未有一家保险中介机构申请挂牌,回想2016年,那时有8家保险中介机构排队登陆新三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仍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机构仅剩20家,其中包括17家保险中介机构。

  

  除主动申请摘牌的企业之外,也有被强制摘牌的保险中介机构。因多名高管离职、财报难产、存在大量诉讼、仲裁未及时披露,新三板保险中介众信易诚,被督导券商国融证券发布超15次风险提示存在被终止挂牌风险。

  

  谈及保险中介机构出走新三板现象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上述保险中介公司在登陆新三板后,经营状况没有达到预期,其业绩并没有随保险业快速发展而同步增长。同时,在新三板上市后,需严格遵循挂牌规章制度,并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大多数新三板保险中介公司缺乏央企和互联网平台股东背景,其经营业绩还面临着考验。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中介机构在新三板交易不活跃属于正常现象,保险中介机构进入新三板后,受到包括信息披露、行政处罚等严格管理约束,由于新三板股票流动性不足,一些保险中机构仅仅是“挂名”,没有产生实质交易,所以不难解释,为何一些保险中介机构成为新三板“过客”。

  

  “新三板有其登陆规则和信息披露的义务。如果市场要求不严格,那么市场信誉度就会下降,但若执行太严格,就会把一些公司‘挤’出去,新三板应注入更活跃因素促成交易,这个可能也是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王国军认为。

  

  在王国军看来,新三板市场积极促成上板企业交易的同时,保险中介机构应提前做好“功课”,自主选择上市或退市。

  

  退场原因多样

  

  近些年,保险代理行业发展迅速,国内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加之疫情冲击和车险“报行合一”影响,公司获得的佣金及手续费下降, 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业绩承压。

  

  今年9月,20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对外公布中期业绩,记者观察到,10家机构营收同比出现下滑,仅有6家机构营收和净利同比双上涨。其中,同昌保险营收缩减规模最大,降幅为42.5%,广商保险、昌宏股份营收同比下滑超3成。

  

  对于退场原因,可以从多家保险中介机构退市公告一窥究竟。

  

  广商保险日前发布公告称,拟从新三板终止挂牌,退市公告中提及“披露成本较高、股票流动性较低、融资成本较高”等原因促使其退出新三板,至此距离广商保险挂牌未满三年。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广商保险上半年取得营业收入573.5万元,同比下降32.63%,对比2018年其营业收入为2395.04万元,近两年数据下滑明显。

  

  尽管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挂牌数量远超A股保险企业数量,但进行过股票交易的新三板保险机构较少。多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融资计划夭折。

  

  近些年保险中介机构在新三板的融资情况频次较低,2016年,永诚保险打响保险企业新三板融资第一枪,此后几年间,新三板企业累计仅融资14家次。

  

  交易活跃度低、流动性不足、保险中介机构挂牌价值日渐缩水,一定程度劝退了保险中介机构。

  

  “起初很多保险中介机构排队涌入新三板,但由于平台流动性较差,机构受到信息披露的约束同时还要支付相应挂牌成本,其对保险中介机构品牌效应、长期经营和资本获取帮助较少,所以出现了后期匆匆退出的现象。”一位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顾问告诉记者。

  

  除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因业绩承压出走新三板,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剑指主板,但转板之路并不顺利。

  

  作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保险中介机构,盛世大联寻求上市之路可谓坎坷。2014年12月,盛世大联登陆新三板。2018年8月,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而在2019年3月,赴港上市前夕,盛世大联突然宣布暂停上市。

  

  就在盛世大联宣布暂停赴港上市之时,另一家保险中介公司万舜股份从新三板摘牌,其对外宣布赴港上市,截至目前,仍未对外公布上市进展。

  

  11月27日,登陆新三板仅两年时间的保之家(原宏大股份)正式在新三板摘牌,两个月前,该公司对外宣称摘牌原因系计划赴港上市或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中介服务费拉高运营成本

  

  谈及退市原因,广商保险给出两个关键词:“披露成本较高”,“融资成本较高”。

  

  同样于今年摘牌的汇安保险解释道,“公司股票自2018年在新三板挂牌以来,未能实现预期的经营效果,同时因保险代理行业政策等因素导致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且公司挂牌后支付的中介机构费用增加,导致公司的运营成本上升。”

  

  记者了解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每年需要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年报半年报审计、法律意见咨询、日常交易等,挂牌企业需向三大中介机构(主办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股转系统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上述服务费用属于企业财报中“管理费”中的“中介机构费”项。

  

  记者查询多家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2019年及2020年财报获悉,机构中介费用从几十万至上千万元不等,同一家机构每年的支出费用也因经营状况不同有所差别。

  

  其中,广商保险2019中介机构费用22.5万元,而2018年,该项支出为155.8万元。安泰保险2019年中介费为45.6万元,前一年为127万元。民太安2019年中介费用支出为469.74万元,2018年全年服务费支出396.89万元。

  

  众多保险经纪公司中,永诚保险中介服务费用规模一枝独秀,2019年,永诚保险实现营收47亿元,中介服务费支出高达2338.03万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郭婧婷/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曹晖

保险中介

新三板

挂牌保险机构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