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二次被拍卖,业绩、规模双双下滑,中华财险占比最大的车险业务也开始由盈转亏
近日,阿里拍卖网显示,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新大”)持有的中华联合财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6.33亿股权将被拍卖,估值逾10亿元,拍卖于7月2日10时至7月3日10时进行。此前,2019年中融新大就曾拍卖过中华财险股权,以无人接盘收场。股权拍卖遇冷背后,中华财险的市场地位及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另一方面,作为中华财险保费收入重要来源的车辆保险业务,其投诉量与日俱增,2020年占据公司投诉总量的60.19%。
股权两次拍卖净利规模下降
阿里拍卖网显示,本次中融新大拟拍卖的股权占中华财险的6.64%,对应股权数额6.33亿股,估值为10.69亿元,每股单价为1.69元;起拍价为9.62亿元,占估价九成。
尽管起拍价打了九折,应者寥寥。目前,该笔拍卖有13人设置提醒,781人次围观,但尚无一人报名竞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这笔股权已被中融新大出质给中航信托有限公司,现已被法院冻结。
这并非中华财险股权首次被拍卖,2019年9月26日至27日,中融新大曾就其持有的中华财险1.15%的股权进行拍卖,对应股权数额为1.69亿股,当时评估价为2.85亿元,起拍价为2亿元,股权拍卖折价近三成,最终以“现有案外人对本案待拍卖标的提起案外人异议”而中止。
2016年,中融新大入股中华财险,持股7.79%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不过,2020年4月,中融新大出现债务危机——自有资金难以为债务偿付提供有力支持,涉及多项诉讼和股权冻结。
财报数据显示,自中融新大入股以来,2017年-2020年,中华财险营收逐年升高,分别为394.34亿元、417.67亿元、463.99亿元、525.48亿元。然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却呈下滑趋势,2017年-2020年,中华财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3亿元、11.26亿元、5.80亿元、6.1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单季已净亏损2.82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滑背后是中华财险的赔付支出不断走高。2012年,中华财险的赔付支出为148.72亿元,到2020年已增长至343.28亿元。其中,2017年-2020年,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农业保险、短期人身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险占据赔付支出的前五位。
且自2018年,中华财险在信用保证险业务上的赔付支出金额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7年,中华财险信用保证险赔付支出仅1.37亿元,但2018年-2020年分别为7.09亿元、14.56亿元、15亿元,四年间翻了近11倍。
此外,作为衡量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华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8年的218.12%下降至2020年的160.8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8年的303.61%下降至2020年的220.23%。
最新的2021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华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至154.1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1.51%,较上期末增加11.28个百分点,但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财险公司之一,中华财险总资产位列平安产险、太平洋(3.410,0.01,0.29%)产险、人保财险之后,长期在第二梯队占据首位。但近年来,中华财险因业务“踩雷”,多次被大地财险超越,2020年总资产规模下跌至国内财险市场第五。
车险业务亏损扩大投诉占比高
2020年,中华财险保费收入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机动车辆险(含交强险)、农业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责任险、企业财产险。其中,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最高,为280.09亿元。与此同时,机动车辆险的承保利润亏损最多。
从近年财报数据看,机动车辆险一直是中华财险重要的收入来源,却陷入盈利困境。2018年-2020年,中华财险的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8.76亿元、277.14亿元、280.0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63%、7.10%、1.06%;同期的承保利润分别为4.29亿元、1.77亿元、-1.55亿元,不仅逐年下降,且由盈转亏。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车险业务成熟且稳定,特别是可以在财险公司的业务规模构成上占有很大比例,冲高业务收入。但车险业务的利润空间很小,竞争非常激烈,不足以支撑保险公司的业绩。”
中华财险在财报中指出,2019年、2020年公司综合成本率持续突破红色阈值区间,需要高度关注。其中2020年车险业务需加强风险细分和业务筛选,对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此外,公司在2018年财报中提到,要优化业务结构,非车险业务、优质车险业务占比不断提升,高风险业务占比持续下降。
不过,从近年转型效果看,收效甚微。2018-2020年,中华财险非机动车辆险分别占据全年保险业务收入的38.85%、42.96%、47.06%,占比持续上升,但盈利能力微弱。具体来看,2018年-2020年,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已连续三年亏损,责任险和企业财产险承保利润皆由正转负;2018年-2019年,工程险亏损额逐渐扩大,2020年农业险替代工程险进入前5大险种、跃居第二,成彼时唯一盈利的险种,不过农业险的高风险性,也使其提存准备金在前5大险种中唯一为负收入。
在财经评论员赵欢看来,车险综改以来收效显著,行业秩序得到规范,费用率出现改善,综合成本率下降,财险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但数据显示,车险一险独大态势未改,仍占据财险行业的“半壁江山”,成为财产险盈利的重器,整个行业车险业务以不足5成的占比贡献了行业近8成的承保利润。
“改变经营结构,扩大非车险的经营规模,减少对车辆保险的过度依赖,是财产险业转型发展的一大目标。财险市场正加速转型升级,非车险业务占比持续扩大,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财产险公司想要摆脱对车险的单一险种依赖;另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使车险业务承压。”赵欢说。
消费投诉作为衡量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华财险的机动车辆保险投诉量占据公司投诉总数的60.19%,在各险种投诉量中排名第一。
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在中华财险现有的2417条法律诉讼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有1284条,占据诉讼总数的53.12%。其中,中华财险身为原告,涉诉金额为2189.68万元;身为被告,涉诉金额则达到1.06亿元。
此前,中华财险的车险业务还因侵害消费者权益受到自律处罚。3月19日,吉林省保险行业协会下发《关于落实〈吉林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行业自律实施方案》,指出中华财险等4家公司在1-2月存在新车自主定价系数超0.97上限的行为,采取停止全省商业车险新车条款、费率15天的自律处罚决定。
记者就上述问题致函中华财险,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中华财险
股权
拍卖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