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业务“亮黄灯” 财险公司思索转型难题
2021-11-05 10:33:52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今年车险不好卖,保险公司、中介机构日子都挺难的,客户保费往下走,我们的收入也跟着下去了。”谈及今年的光景,业务员小程说。

  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6%,财险公司第三季度业务、业绩“双失利”。

  有业内人士感慨,财险行业确实到了转型革新的路口,以前的业务转型比较简单,热门时一哄而上,亏损了集体撤退。当前,“探底”的发展现状正倒逼财险公司沉下心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摸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转型路径。短期来看,四季度财险公司业绩将环比改善;长期来看,多方面的社会风险管理需求仍会给财险公司带来可观的发展空间。

  车险承保陷入亏损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83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万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约427.5亿元,同比增长约6%。令行业担忧的是,第三季度,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7343亿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约70亿元,同比下降约26%。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财险公司第三季度的糟糕表现与多个不利因素叠加相关。保费收入方面,2020年同期车险综合改革尚未启动,保费收入尚未缩水,基数较高。截至9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63元,较2020年改革前降低21%,改革以来车险保费收入减超2000亿元;同时,信保业务收缩,健康险发展放缓,非车险业务增长乏力。

  净利润方面,财险公司承保端利润普遍有所下降。今年7月,河南部分地区发生暴雨灾害,不少车辆受损,给财险公司额外增加大量赔付支出。银保监会近期披露,因这场暴雨灾害,车险最终赔付金额或达70亿元。叠加车险综合改革让利消费者,带来的行业利润较少,车险业务暂时收不抵支,陷入了承保亏损状态。今年前9月,全国车险综合赔付率大幅提高16.3个百分点至73.2%,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至27.8%,车险综合成本率提高2.8个百分点至101%。

  由于车险是财险公司当家险种,其占比仍超行业总保费的一半,车险的亏损进而导致一些财险公司亏损面扩大,甚至有不少公司整体业绩为负数。据统计,前三季度,有20家财险公司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均为中型和小型公司;28家财险公司业绩表现为净亏损,均为小型公司。

  车险承保盈利成必修课

  由于短期内车险业务占比过半的现状不会改变,如何让车险承保盈利,成了各家财险公司破局的必修课。

  一方面,四季度车险所处的行业环境将有所改善。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解释称,2020年9月中下旬车险综合改革启动,当年四季度车险保费基数已经下降,同时河南暴雨灾害带来的大额赔付在今年三季度基本释放,因此四季度车险的同比、环比表现都会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正在根据自身条件多方面提高业务质量。据业内人士透露,为改变车险业务长年承保亏损的问题,一些中小公司开始利用精准的车险定价能力抓准车险里的细分市场,比如,单做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避开赔付率相对高的车损险。

  非车险亟待有效转型

  据三季度数据测算,头部3家财险公司的车险市场份额合计高达68.5%,剩下80余家财险公司只能分享31.5%的车险市场。这意味着,中小公司的车险业务竞争白热化,向非车险转型已是行业共识。

  “非车险转型说了很多年,我们也一直在做,但效果不佳。”正如一位财险公司高管所言,从2013年后乘着互联网金融东风大干信用保证险,到2016年开始追逐百万医疗险的“国民医保”风口,中小财险公司近几年在非车险的探索上大投资源、猛增人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但是,专业能力跟不上,表面的短暂繁荣带给财险公司的是不断“踩雷”与承保亏损。据统计,至少有15家保险公司相继在信保业务上“踩雷”。刚跳出信保业务的“坑”,一些公司又陷入健康险“怪圈”——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现在,小的市场主体应抛弃短期内快速做大规模的幻想,这个时间窗口基本关闭了。大多数中小公司应该利用的,一个是股东资源,这是实打实的,可以深度挖掘;另一个是在一些公司看得准的、有市场空白的领域做更多探索,在一些市场细分中做足差异化的文章。”朱俊生直言。

  非车险业务的经营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支撑,除了承保理赔能力,还考验着保险公司对所涉行业的深度了解。保险公司需逐步成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管理的专家顾问,中小公司转型非车险业务,首先要注意自身能力建设,不能再盲目跟风。

  韩宋辉


责任编辑:曹晖

车险

财险

转型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