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 众安保险等旗下隔离险产品即将下架
2022-03-15 09:50:37
文章来源
中证报

  日前,一些保险销售平台上的隔离险产品即将下架,保险销售人员以此为噱头,展开限时营销。3月以来,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复,导致隔离险产品需求高涨,一度成为“网红”。此类产品为何“逆势”下架?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多家保险销售平台。业内人士表示,赔付率较高、监管趋严可能是该类产品停售的主要原因。

  展开限时营销

  所谓隔离险或防疫险,本质上大多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保险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在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了保险责任,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导致的强制隔离等,触发理赔条件后保险公司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

  这本是保险业在疫情防控中结合消费者需求,展开产品探索与创新的好事。但在近期疫情反复情况下,部分隔离险产品却释放出即将停售的消息。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保险销售平台以停售为噱头,展开限时营销。多位销售人员称:“欲购从速,过时下架。”某保险销售平台还明确称:“接保司通知,本产品(惠无忧防疫险)将于3月17日22点下架,如有需要尽早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这些即将停售的产品在不同销售平台的下架时间并不统一,有的产品在官方App中已经提前下架。例如,众安保险旗下包含隔离津贴的“爱无忧意外保险”,目前在小雨伞等保险经纪平台上仍可投保,但在众安保险官方App上已经下架。即使用多个相关词条在众安保险App中进行搜索,也显示无此产品。众安保险官方客服人员表示,该产品前段时间已经在直营App下线,若在其他渠道投保,请仔细阅读投保须知。

  至于下架原因,该客服人员表示:“只是正常的产品下架调整,之前如果已经投保成功,后期保障不受影响,在保障范围内的赔付正常享受。”他同时还解释说:“公司每年都会对前一年的老产品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调整。”

  众惠保险客服人员也表示,下架隔离险产品是由于公司内部调整产品结构,是否会再次上线,还要等公司安排。

  其实,这并不是这类“网红”保险产品第一次下架。2021年12月底,包含隔离赔付责任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系列产品就曾集体停售。

  赔付率较高

  盈利情况不佳、赔付率较高,或是隔离险产品下架的原因之一。

  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这些产品前期为了开拓市场,持续促销,各保险机构都把保费压的很低,且这些产品的赔付范围较广,因此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家保险机构打出“薅保险公司羊毛”“在家躺着数钱”等营销口号,宣传售卖隔离险产品。对比几家保险公司的隔离险产品,这些产品的共性包括两点:一是保费较低,理赔回报诱人,如某隔离险产品保费为8.8元/30天起,隔离赔付津贴却高达200元/天;二是投保便捷,多数产品为线上自助下单,有的产品与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平台合作,消费者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勾选该产品即可生成保单。

  “该类产品赔付率提高会导致赔本,因此选择暂时停售,将费率和理赔责任优化之后,或许会再次上线。”上述销售人员分析称。

  投诉增加

  “隔离险产品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需进行下架调整。”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很多隔离险投保渠道中,保险销售平台会把保障内容清楚展示出来,但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说明”“条款协议”“免赔条款”等重要信息,则采取折叠或超链接的形式简单列出,消费者需点开才能看到。“如果用户不仔细查阅,很容易忽视这些信息,而造成盲目投保。”上述人士称。

  不少已投保的消费者表示,隔离险的理赔并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么容易。中国证券报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和隔离险相关的投诉已超过1800条。消费者投诉主要聚焦在“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强制购买”等方面。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2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将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

  监管收紧或是该产品下架调整的又一原因。

  “主要涉及隔离险未如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部分保险公司出于获客等目的,在产品宣传过程中,将重点集中在价格低、理赔金额高,对免责事项的宣传有所淡化,因此极易误导消费者,进而引发纠纷。”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在充分理解保险责任及条款的前提下慎重购买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应加强产品的保障性。

  石诗语


责任编辑:曹晖

监管

众安保险

隔离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