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同比下滑6.7%,这是2016年以来重疾险保费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一直以来,重疾险保费增速对寿险业的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在寿险公司销售的主流长期保险产品(重疾险、年金险、万能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中,重疾险的新业务价值率和剩余边际率均最高,重疾险也是寿险公司最大承保利润来源。
重疾险保费增速“五连降”
据记者梳理,2016年至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528亿元、2245亿元、3198亿元、4107亿元、4904亿元、4574.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48.8%、46.9%、42.5%、28.4%、19.41%、-6.7%。整体来看,2017年至2021年,重疾险保费增速出现了“五连降”。
重疾险保费由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两部分构成,其中新单保费是观察行业变化的核心指标,不过,早在2019年重疾险新单保费就先于重疾险总保费出现了负增长。
重疾险保费为什么会持续下滑?对此,中再寿险产品精算部认为,重疾险增长的瓶颈源头是保险公司近两年遇到了渠道困境。2015年原保监会取消了代理人资格考核之后,代理人数量急剧增加。2015年至2018年,行业充分享受了代理人和客户的人口红利,保险业业态与互联网渠道电商玩法并无本质差别,都是基于一个大流量客群进行快速变现。在这种情况下,渠道只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增员去接触足够的新客,但是当流量枯竭,行业就遇到瓶颈。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保险营销员数量为641.9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73万人锐降331.1万人,降幅达34%。
除代理人的原因之外,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姚波近期表示,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客户对长期寿险保障性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受到了短期抑制。
就重疾险保费增速放缓,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记者表示,一是重疾险等健康险产品比较复杂,销售注重线下渠道,疫情之后消费者和营销员线下展业受阻;二是疫情影响了消费者收入预期,消费者购买保险更为谨慎;三是近年来各地推出的惠民保等短期医疗险对重疾险需求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除上述原因之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郭振华表示,收入约束会使大部分人无缘购买重疾险,此外,并不是所有具备财务实力的人都可以购买重疾险。因此,重疾险业务可能已经触及天花板,很难持续支撑寿险业的发展。
重疾险进入精耕细作增量开采阶段
诸多因素共振下,重疾险出现增长颓势。不过,作为寿险业支柱性险种,重疾险的衰落无疑会给行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如何推动重疾险重拾升势,对寿险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此,中再寿险产品精算部表示,如果保险公司还想在重疾险这个领域继续耕耘,经营思路就要发生变革。现在行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依靠渠道的老路失效,开始在渠道改革、高质量发展、提高单位产能上下功夫,但这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部。“渠道改革和产品改革,应该互相配合、互相追赶”。
郭振华表示,未来重疾险的增长空间在于:一是扩大老客户的保额;二是关注新出生人口;三是关注不断出现的新中产人群。与过去相比,重疾险的未来增长空间将主要来自开拓增量,而非在广阔的空地上“播种”。也就是说,重疾险市场已经走过了四处“播种”收获的阶段,进入精耕细作、增量开采阶段。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险企加强了渠道和产品的改革,并提出了“保险+医疗”“保险+养老”等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打通重疾险赔付与健康管理、养老、医疗支付的闭环,以降本增效。如某上市险企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打造“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将医疗服务与保险有机结合,为个人及团体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
苏向杲
重疾险
保费下滑
产品改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