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险被异化为卖药 监管通报短期健康险违规问题
2022-08-10 09:43:22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部分财险公司“将卖保险异化为卖药”的现象,在近期引起监管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发布了《关于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称,近期,在对部分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开展日常监管和非现场监测过程中,银保监会财险部及相关银保监局发现部分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急速增长,且基本集中于同一类业务模式。

  具体来说,部分保险公司与拥有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关联公司的相关业务集群开展合作的过程中,用特定药品团体医疗保险方式承保客户因已确诊疾病发生的后期药品治疗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是对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未来风险的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理赔的触发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被称为“或然事件”。但是,上述团体医疗保险是对已患病客户的后期药品治疗费用进行承保,这些费用随着客户的治疗是必然发生的,因此被业界称为“将卖保险异化为卖药”。这种业务模式显然违背了保险的基本原理。

  根据通报,在实际业务承保中,保险公司通过将等待期设置为0天、将保险责任终止条件设置为给付一次等方式迎合业务模式需求,保费收入与药品价格相近,从收取保费到支付赔款间隔时间较短,且公司未参与掌握核心风险管理环节,业务持续亏损。

  一位熟悉上述业务的保险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健康科技公司便是与保险公司合作这类业务的主力。这家健康科技公司一年能通过这类业务给合作保险公司带来高达数十亿元的保费收入,健康科技公司从中提取的手续费用约占保费收入的10%至20%。目前,该公司的合作对象主要是中小财险公司和大型财险公司的部分省级分公司。

  通报称,在上述业务中,保险公司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使用短期健康险产品实际承担已确诊客户发生频次确定、损失程度确定的医疗费用支出,异化了保险业务,使保险“或然事件”成为“必然事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和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承保的是确定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不符合基本保险原理,且无法通过重大风险测试。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风险管控缺失,前端承保和后端理赔等核心环节均由相关机构掌握,保险公司不掌握自主定价权,也未实质参与风险管理,无法体现保险经营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作用。

  既然这类业务存在风险,为何部分财险公司还愿意大力发展?上述保险人士表示,在保费考核压力下,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上述业务。这两年,上述业务增长较快,可快速扩大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助力业务团队完成业务考核指标。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上述业务的价值很低。上述保险人士表示,客户资源往往被健康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平台所掌握,保险公司很难接触到;且这类业务面向大病、慢病人群,风险偏高,继续开发价值不大;这类业务所带来的保费收入会很快赔付给被保险人,保费快进快出,险企也无法沉淀资金,赚取投资收益。

  通报表示,银保监会财险部将会同相关银保监局对相关公司采取监管措施。各财险公司要及时排查短期健康险业务,不得开展任何类似的、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确保业务依法合规,确保业务可持续性,维护行业良好社会形象。

  通报提出,各财险公司的自查整改报告应于8月19日前报送银保监会财险部及属地银保监局。各银保监局要持续关注此类业务情况,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或予以行政处罚。

  通报要求,下一步,各财险公司应紧紧围绕保险保障本源开展产品创新工作,结合不同被保险人的风险特点,持续优化保险产品、体现风险保障责任,满足不同人群在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依法合规开展短期健康保险业务。(韩宋辉)


责任编辑:曹晖

卖保险

卖药

短期健康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