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综改”月底全面启动!4亿 有喜有忧,中小险企直呼“更难了”
2023-05-24 09:45:41
文章来源
国际金融报

 来源:国际金融报

  车险“二次综改”将于本月底全面实施。

  5月2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获悉,上海、浙江等地区已根据原银保监会统一安排,将于本周六(5月27日)零点正式切换实施新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

  按照原银保监会的要求,财险公司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从0.65至1.35扩大为0.5至1.5的执行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2023年6月1日。此举也被业内称为车险“二次综改”。包括北京、天津、陕西在内的首批16个地区已于4月28日24时率先试点采用最新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相比2020年首次车险综改的热闹非凡,此次综改表面上看似悄无声息,但实际已经暗流涌动,险企竞争可能更加白热化。对消费者来说,则意味着“好车主”保费更低,“高风险车主”保费压力再上升。

  自主定价范围再扩大

  车险“二次综改”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定价自主权,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为0.5至1.5。而根据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的要求,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为0.65至1.35。

  一般来说,影响商业车险保费的主要因子有三个,分别为无赔款优待系数(NCD)、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而此次改革,除自主定价系数外,其他两个系数均未调整。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标的和相同的保障内容,在同一个地区内商车险价格浮动区间从现行的2.08倍将扩大到3倍。自主定价系数越高,车险保费也越高。

  上海小娜汽车总经理邢新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是一个支持车险市场化竞争的明确信号。支持市场化竞争,意味着市场主体的各家财产保险公司是建立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意味着财产险公司必须建立自主的风险筛选能力、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银联商务保险行业研究人员吴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更大,是给了保司更大的自主定价权,更能甄别风险,原则上保司无法拒保只能通过涨价控制市场,保司均有盈利或者微利经营要求,更加细化的折扣有助于经营。

  涉及4亿车主

  车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险种,长期以来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2022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达8210亿元,占财险总收入的55.23%。

  国内汽车保有量也在同步增加。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亿辆,其中汽车达到3.2亿辆,驾驶人达5.1亿人。不过,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此次涉及4亿多车主的改革,真正能享受到保费进一步下降红利的车主并不会很多。

  从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自主定价系数真正能用到最低0.65的保单占比很低,只有风险特别低的客户才可能享受到。因此,能享受到此次最低0.5的也只是目前已经享受了0.65的自主定价系数且风险依然较低的那部分消费者。

  吴涛透露,以4月底开始实施新自主定价系数的北京为例,头部险企相关市场政策基本与改革前保持一致,客户得到的实际优惠也没有明显变化。经过3年受疫情影响出险率低的市场后,保司在今年将会面临出行高峰带来的出险高峰,所以即使此次改革最低折扣出现下调,也不一定会有很多公司真正使用最低折扣。“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和保费充足度,除特殊情况外,基本很少有使用最低0.5的情况,反而保司有涨价的空间保证整体行业盈利。”

  东吴证券(6.940,-0.05,-0.72%)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团队认为,本次调整将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对驾驶习惯良好的“好车主”保费会更低,但对于“高风险车主”保费面临上升压力。其预计监管意图鼓励行业通过差异化自主定价系数方式让利消费者,同时对于高风险业务(例如营运车辆等)进一步提高定价上限,以解决此前部分地区的营运车等高风险车辆投保的行业性难题。

  中小险企更难了

  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进一步扩大,同时意味着车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大型险企优势越发突出,中小险企市场空间或进一步被挤占。

  “大公司在私家车市场上的碾压性优势在二次综改后将更加明显。”折扣系数主理人石川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大公司在运营成本、业务获取成本、定价能力、品牌和理赔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

  中国人保(6.170,-0.15,-2.37%)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此前表示,自主定价系数的进一步放开,对于人保财险而言,可以利用在数据和定价方面的优势,通过费率和风险的进一步匹配,从而选择更高更有质量的业务。

  某中小险企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大公司一旦放开自主定价系数,小公司更是举步维艰,在某种意义上会出现为了发展要牺牲利润的情况。因为小公司的获客能力太弱了,品牌影响力也不太够,在主流市场跟大型公司都在一个赛道玩,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但车险这块大蛋糕仍然要做,中小险企并不会放弃。石川透露,有个别小公司开始打破0.8的自主系数底线,对抗业务平台下降的压力;也有的小公司开始尝试改变销售体制,下沉渠道获取客户;但更大比例的中小公司因为疫情结束后赔付上升的压力,或修正前期的定价策略,逆市而行,不断提高自主系数。

  吴涛说,从北京地区来看,中小公司目前仍保持自有客户的续保平稳,没有在市场进行大规模营销。有的中小险企在主营大公司的冷门车型,比如新能源车等。

  上述中小险企高管表示,为应对车险“二次综改”,中小公司要注重节奏,打游击战、信息战,提升反应速度;也要注重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深挖深拓,寻求点状局部板块的竞争优势;同时要持之以恒地提升客户服务的内生动力,不断积累夯实基础,未来的市场还是要拼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要充分利用好保险主体的周边资源,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石川补充称,中小公司在私家车市场的经营压力也传导到了中介市场。“近两个月,很多市场传统中介反映私家车业务下降明显。”

  吴涛也直言,中介公司在保司外放政策(手续费和增值服务组合)不变的情况下,5月受此次改革前抢收影响,整体规模出现下降,收单利润也随之缩水。


责任编辑:腾会言

中小险企

车主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