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重拳整治“代理退保”乱象
2023-10-11 09:56:19
文章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持续推进。《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福建、湖北、江西、黑龙江等多地的法院出现当地首例“代理退保”黑产判刑案例,包括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案例是金融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与当地司法、公安等部门倾力合作、主动出击的结果,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振保险业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合力整治黑产乱象

  2023年5月,福建省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到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这是全国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公诉案件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

  湖北省首例“代理退保”黑产公诉案件于近期宣判。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5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犯“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到有期徒刑5年9个月不等的刑罚。

  9月,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侦破的省内首例“代理退保”诈骗案一审宣判,贵溪市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两名不法人员犯“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同月,黑龙江省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典型公诉案件宣判,哈尔滨市某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代理退保黑产人员刘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责令刘某退赔被害人损失。

  这些都是多方协同发力的成果。2022年10月,原银保监会、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专项行动,从严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此后,多地建立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专门机制,联合部署开展整治行动,多措并举开展打击工作。

  例如,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湖北监管局、天津监管局均与当地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梳理研判犯罪线索,密切协同开展打击行动;指导银行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工作专班小组,协调强化行业内联防联控。此外,部分地方还约谈相关头部自媒体平台,督促加强广告发布管理,实施精准打击。

  利用智能技术挖掘线索

  记者注意到,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几乎所有人身险公司都发布了警惕“代理退保”黑产的风险提示,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宣传范围,强化不同受众群体的风险意识。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重疾险、年金保险等缴费期限长的保单是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因此,“代理退保”黑产对人身险公司特别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等大型公司产生的影响较大。

  对此,多家人身险公司高度重视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代理退保”监测预警机制和标准化处置流程,完善制度配套和内控体系。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排查挖掘黑产线索,建立线索收集机制及平台,运用数据分析等方式锁定外部疑似不法组织或个人线索;深入排查挖掘内部疑似不法人员线索。锁定相关证据后,主动向监管部门及公检法单位汇报沟通,利用法律手段打击黑产组织及人员。

  近年来,太保寿险探索通过智能风控技术,建立“代理退保”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回溯的工作机制,涵盖投诉信息、保单品质、业务员、客户、经办人、外部信息等六大类共34项监测指标,通过对比疑似线索发现疑似案件,持续提升重大风险预警能力。

  消除“套利漏洞”

  退保是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投保人的合法权利,也是契约框架下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代理退保”黑产则打着“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进行非法勾当。

  事实上,“代理退保”黑产猖獗背后,是行业或部分公司存在制度、规则方面的漏洞,给了不法分子套利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要想从源头上整治“代理退保”黑产,既要加强对黑产的打击力度,也要从行业内部堵住这些“套利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代理退保”黑产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在持续进行风险提示、联合其他部门协同治理的同时,也在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

  原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险企要强化人员管理,包括完善激励约束体系、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其中,明确因销售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对客户及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以向相关销售人员追偿。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明确,销售人员离职后不得怂恿客户退保,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险企要将这一禁止性要求作为书面承诺,与销售人员签订委托合同时一并签署。此外,明确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保险退保业务推介、咨询、代办等活动,诱导投保人退保,扰乱保险市场秩序。(记者朱艳霞)


责任编辑:腾会言

“代理退保”乱象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