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热潮放缓。1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不同于往年拟投保数量一路看涨,截至11月4日,A股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计划的数量虽然达269家,但较去年同期的312家同比下滑14%。董责险投保热情开始走“下坡路”的同时,其仍存在市场接受度不足、产品不够丰富和完善等诸多发展制约因素。
今年以来董责险投保意愿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的原因有哪些?董责险要想持久扩圈,进一步增加投保覆盖面,保险公司如何针对市场发展痛点再发力?
投保热情回落
董责险是“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全称,是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及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
董责险的市场渗透程度逐渐加深成为一大趋势,不过,从今年以来的投保意愿来看,董责险投保热情同比有所回落。1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4日,已有26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计划,这一数量虽然已经超过2020年、2021年全年,但与去年同期的312家相比,数量同比下滑14%。
其实,董责险购买热情降温早在年初便释放了信号。北京商报记者此前梳理发现,截至4月末,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计划的相关公告数量较2022年同期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不同于今年以来的购买欲望有所“止步”,2021年、2022年的董责险投保热情逐年高涨,2021年计划投保公司数量甚至是前一年的两倍之多。《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共有33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公告信息,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上升36%。而2021年投保公司为248家、2020年为119家。
加购董责险有何动机?“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降低公司治理和运营风险。”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相关公告中表明意图。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保额大多集中在5000万-1亿元。拟支出保费根据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的不同,一般计划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最低不少于5万元。顺丰控股(39.470,0.45,1.15%)投保“预算”较高,该公司拟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的责任保险保险费总额约200万元/年(具体以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的数额为准),责任限额约7.5亿元(具体以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的数额为准)。
成本因素或为主因
进入国内市场后遭遇“水土不服”、投保率相对较低曾是董责险的一大标签。随着康美药业等重大案件的司法实践以及注册制全面推行,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诉讼风险有所提高。
从董责险的特征来看,其不仅可以使董监高人员免去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及高管的抗风险能力,在社会责任层面,董责险更有助于证券民事诉讼案件快速和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等。
董责险的公司治理作用日益凸显,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成为新风潮。
那么,被视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董责险,缘何今年以来投保热情有所回落?在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看来,首先,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选择暂时不购买董责险。其次,去年购买董责险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是受康美药业案的影响,随着市场对于证券诉讼风险上升的反应逐步消化,企业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再者,可能是由于一些企业对董责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董责险的重要性。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今年以来董责险投保意愿之所以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监管环境变动,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对购买董责险的效益产生了新的考量;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提供的董责险产品在价格、覆盖范围等方面未能完全满足上市公司的需求,从而导致投保意愿的下降。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态势的调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投保决策。
那么,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降低,是否说明董责险投保热情已行至降温分水岭?
朱克力表示,从相关数据来看,确实表明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并且预计今年全年的投保意愿可能会低于去年。不过,当前的拟投保数量同比回落这一趋势是否为全年的预演,尚不能盖棺定论。朱克力也表示,还需要根据后续的数据观察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考虑到投保行为的波动性以及其他因素,现在作出全年预测可能还为时过早。
保险公司待推产品、抓宣传
当前,董责险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加大。比如,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关责任保险业务,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职的风险”。
不过,董责险发展过程中,仍有诸多制约因素。王民表示,其中包括市场接受度不足等。具体而言,虽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但对于董责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买了保险没出事觉得亏’这一认识在多数人心里仍根深蒂固,市场有待正确看待董责险的功能作用。”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也表示,与资本市场成熟的美欧国家相比,国内保险观念理念还不深、保险覆盖面还不广、供需适配性还不强。
因此,在朱克力看来,董责险要想持久扩圈,进一步增加投保覆盖面,从保险公司层面来看,离不开几大关键性因素驱动。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险公司需要不断优化董责险产品,以适应上市公司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包括在保险责任、赔付机制、定价策略等方面进行灵活创新。
“市场教育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大对董责险的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等方式,增进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理解。协同合作方面,保险公司应积极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董责险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朱克力补充表示。
除了提高保险产品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市场教育和宣传,王民认为,如果想要进一步普及董责险,还需完善风险评估和定价机制:“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对于上市公司风险的评估和定价机制的研究,提高保险产品的定价合理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董责险能不能赔、怎么赔需要上市公司多加关注。即使有董责险“傍身”,也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等待获赔。因为故意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在董责险的免赔情况之列,其只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负责”。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
董责险
购买意愿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