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智能 > 正文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2020-03-30 17:46:24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聚焦消费环境改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消费领域治理水平提升,提出19条具体举措,为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对于已习惯网购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的构建,无疑让绿色、健康的高品质消费又近了一步。

  

  作为消费扩容提质重要途径之一,“智能+”消费生态体系融合了智能元素,在高新科技支持下,“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将更加贴合人们的消费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有助于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催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大多数人度过了一个“宅家”模式的春节。这让基于云端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迎来了新商机,涌现出一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从主打消费“最后一公里”的社区网店,到提供各种“花式”服务的生鲜电商;从如火如荼的线上影院、视频平台,到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以及各种场景的线上办公、“云端”问诊……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行业对于“智能+”消费生态体系谋划已久,却没想到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这个春天与人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自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已连续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升级为“智能+”,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专家表示,与人们此前所熟悉的“互联网+”不同,“智能+”的提出,标志着人工智能这一国家战略,正不断加快与产业融合的步伐,未来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准确把握并适应了现阶段绿色、智能和在线消费的发展大趋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消费室主任王蕴表示,绿色智能消费不仅是消费的新增长点,推动了消费扩容提质,而且也能较好地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通过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新消费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未来的万物互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推动了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新。作为“互联网+”的下一站,“智能+”正成为我国新一轮消费扩容提质的新引擎。

  

  “《实施意见》在制定过程中,既承接了之前的更新消费和文旅消费等政策导向,又融入了当前新型消费发展中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比如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消费、鼓励绿色智能产品的消费使用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常铁威说。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

  

  “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等新型信息产品,在线课程教育、虚拟养老院等新型智能服务,正快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常铁威表示,随着我国“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建设拉开序幕,未来以绿色、高效等为特征的“智能+”消费将释放出巨大市场空间。

  

  在王蕴看来,经过这次疫情,居民的消费习惯将会发生变化,比如更倾向于线上消费,更注重健康绿色消费等,“《实施意见》的出台,将使相关潜在需求积极转化为实际需求”。

  

  找准消费扩容提质着力点

  

  无论是为企业生产找出口,还是为有效投资找入口,其结合点最终都会落在消费上。当前,在外需疲弱乏力的情况下,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增强消费主引擎作用,已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在这次疫情中,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展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常铁威说,通过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能力培育壮大起来,对于激发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意义十分重大。

  

  为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同时,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智能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在服务消费方面,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被提上议事日程,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责任编辑:刘利香

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家居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