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应“向善”
2020-06-19 09:28:21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写道:“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也许这种叙述可以用在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这个科幻作品中的“高概念”,如今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可能对很多人而言,人工智能的表现形式都是机器人。其实,这种理解稍嫌狭隘了——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泛在的现象和实体。例如,在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上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汽车可以处理大量复杂道路、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信息,并据此得出行驶路线的智能决策;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生成金融分析模型,并且可以对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以便在征信和风控领域进行辅助;在医疗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协助医生完成诊断,还可以通过对医疗影像数据的分析计算初步得出病理分析……即便是我们现在拿在手里的智能手机,它上面的很多应用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痕迹。

  

  与人工智能发展如影随形的,就是人工智能的伦理探讨。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存在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情境。否则,脱离了知识背景的技术离巫术也就不远了。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开始,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就一直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在享受这些便利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比如,很多产品越来越漠视或者践踏用户的隐私,通过各种手段窃取用户的数据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让用户近乎赤裸裸地暴露在各种算法面前。

  

  科技向善的理念在近一两年来获得了很多关注,也引起了各行各业的讨论。技术的推进究竟应该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尺度,才能符合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这是一个立场问题。对新技术带来的一切变化保持警觉,让社会各方真正意识到科技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寻求最大范围内的共识与解决方案,引导技术和产品放大人性之善,实现良性发展,就是科技向善这一理念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用科技来缓解数字化社会的阵痛。如果回到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上来说,那就是人工智能需要以为人服务为宗旨,不能脱离开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目标。

  

  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普惠的问题。很多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仍然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场域内,或者说局限于某些高度依赖于技术的人群。那么,对于和“技术达人”有着相当一段距离的人群而言,人工智能产品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福祉,反而带来了不便,甚至是灾难。就此而论,我们如今所面临的难题,可能本身并不是知识鸿沟,而是技术鸿沟。或者说,一种对技术的使用能力与使用机会的鸿沟。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曾说:“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技术,也一定会受到法律、人类伦理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当科技突破这一切的时候,即便在技术标准上有再好的表现,跑分再高,也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因为产品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贯彻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理念,注重科研与创新涉及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科技向善。


责任编辑:刘利香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智能决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