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飞、周建中:充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
2020-10-20 09:15:56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科学家是科普的“第一发球员”,然而,现阶段由于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一线科学家难以兼顾科普,专业科普人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科学家投入科普不足的问题凸显。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老科学家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强科技界与公众的沟通,缓解一线科研人员科普压力;另一方面老科学家自身也能实现健康老龄化需求。

  老科学家开展科普工作现实可行且有必要。

  首先,老科学家可开发的科普人才资源数量大。中国科协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已达10154.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已达上千万,其中不少是知名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骨干,具有转化为高层次科普人才的潜能。

  其次,老科学家优势突出。老科学家在成就与资历等方面拥有较高水准,由其从事科普工作,可确保科学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和前瞻性,也更容易被公众接纳和信任。这种优势在前沿、高端科技领域尤为明显。

  最后,老科学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闲居在家对老科学家身心健康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如能为其提供施展科普才能的机会和平台,这一人才群体可较快承担起相应工作,为满足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老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大量潜在科普人才资源有待开发;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老科学家科普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普培训支撑不足,老科学家科普能力和水平有待改善;单位重视程度迥异,老科学家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与创新活力没有被充分调动。

  为充分开发老科学家人才资源,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因地制宜发挥他们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制定引导。现阶段保障老科学家权益、推动其参与科普工作的政策相对缺失,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框架下,明确老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从政策层面加强引导老科学家全面投入、参与到科普工作。

  第二,构建特色人才服务体系,打造老科学家科普信息平台。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研究、构建老科学家人才服务体系,为老科学家搭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人才服务机构和科普平台,确保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第三,设立科普能力培训项目,提升老科学家科普能力。我国针对科学家的科普培训起步晚,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研究设立老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项目,帮助老科学家掌握或提升自身科普技能,了解新媒体和媒体语言,学习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和普及科学。

  第四,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议各单位切实把促进老科学家参加科普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通过荣誉称号或者提升福利待遇等方式给予认可,最大限度激发老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翼,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老科学家的参与,以加速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利香

科学家

科普工作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