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的日臻成熟,以及各种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创新理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何使创新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数字创新理论的出现受到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点关注,或许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所在。
不同于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数字革命通过广泛终端的移动式和嵌入式连接,以海量信息为基础,以知识的无限延展为工具,以行业边界的日趋模糊作为桥梁,极大地释放了创新的潜力与价值,出现了包括开放式创新、平台创新、嵌入式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
区别于传统创新理论,数字创新理论主要有如下几个关键特征。
一是数字创新理论的无边界性。传统的创新理论对创新的初始有着清晰明确的定义和方向,数字创新理论则对于产品或服务整体架构的定义并不明晰,其边界是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演进和动态变化的。
二是数字创新理论的高度灵活性与去中心化。数字化技术形成了产品与组织的松耦合系统,使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加灵活。组织的协调合作由于突破时空界限,降低了交流成本并带来了组织的去中心化。
三是数字创新理论的自生长性。这指的是大量异质性的创新主体主动适应数字化技术及其演进趋势而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这也使得多数的数字创新产品和服务具有快速迭代的特征。
数字创新理论打破了传统创新理论的藩篱,但其要如何才能成为创新理论的主流范式并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经济?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深入探讨。
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并扩大用户(终端)基础以形成海量数据资源,尽快完成数据的“原始积累”,数据作为数字创新中重要的操作性资源和操作对象资源,将成为数字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建立数字创新网络中异质性主体间的治理机制,当前线上线下的以社群为单位的网格化治理成为数字创新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针对具有异质性的不同群体发展定制化数字创新,另一方面形成不异质性群体之间的正反馈协作生态以实现更高阶的数字创新。
三是驱动数字创新与传统领域的融合,尤其是延伸数字创新技术在公共服务场景下的应用。传统创新理论多聚焦于有形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领域创新,忽略公共服务场景的探索,数字创新的高度灵活性与去中心化的跨边界创新,将激发公共服务创新的活力,进而反馈于数字创新理论本身,丰富其理论内涵和应用场景。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数字创新理论
数字经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