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洛:我亲历的研究生教育恢复历程
2020-11-10 09:26:52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汪应洛


作者简介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现为该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副院长。汪应洛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开拓者, 是我国管理工程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


我国早期研究生教育在“文革”之前已经有之,但招生人数很少。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从1978年以后才恢复的,在此之前,全国的研究生教育都已经停止了。


1978年后,我国开始恢复研究生教育。当时,教育部找了包括西安交大在内的几个学校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同志,大家共同讨论怎样恢复研究生教育。因为在“文革”当中,研究生教育受伤害程度最大,不仅仅是停止招生,而且当年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一批老教授,也遭受了摧残,导致原有的导师大量流失。因此,当时研究生教育的恢复难度要比本科生教育大得多。


当时,几位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同志多次前往教育部,讨论如何招生、如何聘请导师,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这是因为当时研究生的恢复工作主要由科研处负责,我正巧在科研处分管研究生的教育工作。


在教育部的讨论中,首要问题是如何把原有的工作摊子聚拢起来,考查导师的身体和技术是否还在允许范围内;接下来,还牵扯到研究生的招生问题,因为1978年刚刚恢复招生,当时本科生尚未毕业,这就使得如何招研究生成了问题。


对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从青年教师中选一批人读硕士。


当时,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还是很重视的,由于国家发展科学技术需要高层次人才,中央对于恢复研究生的决心也很大。在开始阶段,一批老教师与他们的助手一起建立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同时,我们也在青年教师队伍当中物色一批人,并从工农兵学员中选拔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做研究生。此后,教育部也开始酝酿批准一批博士点和硕士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恢复工作,并恢复了首批博士点、硕士点。


1984年,国务院学委会第二批批准了一批博士点。如果说首批博士、硕士点以恢复为主的话,第二批则以新增为主。当时,西安交大一次被批准了9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均属于传统学科,这对学校来说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是时,国内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是同时进行的,也是在那个时期,西安交大成立了12个独立的研究所、4个独立研究室以及1个独立研究中心。在研究生教育走上正轨后,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成立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便转由教务处管理。


相较而言,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不久后,我们成为了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这也说明在当时学校是有一定自主权的。此后,我们很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初审,都不需要经过更高一级的审核讨论了。此外,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的博士生导师基本都是科研骨干,博士生、硕士生也是当时研究工作的主力军。


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培养研究生的力量和科研工作的成绩,所以在1984年,当国务院决定选择10所重点学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单位时,西安交大位列其中;1985年,国家计委批准北大、清华、复旦、西交、上交5所大学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这一时期也是学校发展比较快的时期。


至今我依然记得,1985年,在“文革”后首次举办的全国首届技术成果展览会上,我校有99项成果参展。也是在这一年,国家科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西安交大也设立了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便包括了我所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1988年,在国家教委颁布的科技进步奖中,西安交大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一等奖数量仅次于清华。同年,国家教委编辑了《高校5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汇编》,其中,我校列直属高校第二。在当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奖中,我校列直属高校第三。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当时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


至于我自己,作为我国管理工程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虽然我是研究系统工程出身,但因为当时系统科学尚未独立分组,所以我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时,加入的是自动学科组。只不过系统工程发展很快,不久便单独分离出来,于是我又转到了系统工程学科组。


当年,钱学森同志在科学院学部大会上建议,现在世界潮流应重视管理的发展,科学院应设立管理学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接受了建议,认为我们在管理学领域的学位教育中,应该有管理科学的学科,于是便在系统工程学科上,成立了管理工程学科评审组,并任命我为组长(后称为召集人)。


在当时,管理工程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因此在教育部学位办的规划中,管理工程属于工科,那段时间,管理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成立于1984年,从学科发展来看,这是国内第一个管理工程学科组的成员,也是第一个获得管理工程博士点,第一位博士生也出自我校。


(本文转自《西安交大报》,有删减)


责任编辑:刘利香

研究生

教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