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珍:“为大伙服务,心里踏实”
2020-12-11 10:31:27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别叫我‘老师’,我们这行都叫‘师傅’!”记者日前到北京西北郊采访姚瑞珍时,一开口,这位86岁的老人就纠正说。

  

  近日,姚瑞珍作为老工人代表获得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颁发的“光荣在院70年”奖章。回忆起在科学大院里工作的岁月,老人不止一次地说,“为大伙服务,心里踏实!”“工作真不错,就得好好干!”

  

  “变化大了”

  

  1949年11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那一年,16岁的姚瑞珍经人介绍,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一开始,他和另外三四人在所里做厨子,随后干起了通讯员,给所里送信。后来,“两轮”换成了“四轮”,他开着拖拉机运实验苗。

  

  “那时候,植物所还在西二环北京动物园那里,工作人员只有十来个人。”姚瑞珍回忆。而今天,香山脚下的中科院植物所已经拥有7个研究和支撑部门、10个野外台站、1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在植物系统进化、分子生理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享有国际声誉。

  

  1958年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后不久,姚瑞珍被调到该所工作。在这里,他被派去接受专业的开车、修车培训,从此开启了“车轮子”上的工作。他开小车接送过中科院院士戴芳澜等老科学家,开“大轿子”接送微生物所职工上下班,开六轮大卡车运送实验设备……

  

  “从冬天到夏天,那会儿每天拉着七八十人的‘大轿子’上下班,有时候去秋游或者采集标本,挺幸福的。”谈到兴起,姚瑞珍边比划着那双常年开车的“蒲扇”般的大手边说,“为大伙服务,心里踏实!”

  

  时光荏苒,伴随着共和国七十华诞,中科院也刚刚度过第70个生日。回顾来路,姚瑞珍连说“变化大了”。“拿小的说,我就开过‘两轮的’‘四轮的’‘六轮的’,我们还买了外国小汽车、面包车、大巴车,说明我们经济好了,有经费。”他说。

  

  “就得好好干”

  

  到1993年退休时,姚瑞珍在中科院工作了44年。其间,他做过的最大的“官”,是在微生物所工作期间担任车队副班长管派车和机油。

  

  姚瑞珍爱科学大院里的这份工作。一次修车时,机器突然着火,幸亏扑救及时,他和车库里的几位师傅才脱险,他手臂上至今仍留有那次事故的灼痕。但他没有退却,伤好后继续返岗工作。

  

  “我是个穷孩子,要过饭。”姚瑞珍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北京延庆一个贫苦家庭,要是没有共产党,自己“早饿死了”。

  

  因为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微生物所介绍他入了党。这更坚定了姚瑞珍“老老实实为大伙服务”的想法。“这是党相信我。工作真不错,就得实实在在地好好干!”他说。

  

  一晃退休已经20多年,姚瑞珍感慨组织上一直记着他们这些老工人。“每到过年过节,所里都有人来家看看(我)。”他说。

  

  提起近日获奖,姚瑞珍直说“感觉不错”,就是见到院长有点心慌没能说出心里的话。

  

  “我心想,车接车送,过去哪有这样的好事?过去一个工人还有这样的高级待遇?”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说,“一定好好锻炼身体,不拖国家后腿。”


责任编辑:曹晖

姚瑞珍

中国科学院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