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四起的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由航空到汽车,由企业到院校,郭孔辉握着科研的方向盘一直奔驰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前线。
“我只对科研感兴趣。”作为与共和国汽车工业一起成长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郭孔辉感慨道,“我毕生都在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虽遇到过不少辛酸和苦闷,但也尝到许多快乐和甘甜。”
当选院士的压力与动力
1993年,早在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前,郭孔辉就参与到筹备工作中。当时,筹备领导小组内工程技术领域专家占比小,为了保证首批院士遴选的专业性,在保留原6位发起人(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张光斗、王大珩、罗沛霖)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位工程技术背景较强、有代表性的中科院学部委员和专家,郭孔辉就是其中之一。
1994年2月,国务院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实行院士制度的决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工作正式启动。郭孔辉的条件符合评选要求,他的名字也被原机械工业部申报上去。
郭孔辉所在的吉林工业大学得知他有可能当选院士的消息后,颇为兴奋。该校的汽车专业在国内颇有名气,但跟兄弟院校比,整个学科缺乏“掷地有声”的带头人。
学校学科发展瞅准了郭孔辉,而他也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迫切的“眼神”。“计划经济时期,汽车行业重生产轻研发;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重引进轻创新,种种原因导致中国汽车行业总也上不去。”郭孔辉忧心忡忡。
那时,中国汽车行业没有一位院士。郭孔辉认识到自己当选院士的意义。
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名单公布,郭孔辉当选,成为96名院士中的一员。“得知当选的消息是很高兴的,终于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自己也能够以院士的身份为行业发展做些事。”郭孔辉说。
而今,由郭孔辉领导的汽车轮胎动力学研究已在国内首屈一指,吉林工业大学也在国际汽车制造舞台上享有一定声誉。
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郭孔辉精力旺盛,除了管理学校的重点实验室,还主持并参与了众多咨询项目。项目之多,连他自己都无法忆起全部,但其中有一个项目令他印象深刻。
改革开放后,见识到各式各样的国外汽车,许多人开始思考汽车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工具?郭孔辉就负责解答这一疑问,他担任了中国工程院与美国国家工程院合作项目“21世纪我国私用汽车发展研究”的中方主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对发展汽车的声音不少。然而,在对中国私用轿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等进行深入分析后,郭孔辉提出,“汽车是资产阶级享受工具”的观点是片面的,中国必须发展私用轿车,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应该尽快制定发展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
这一咨询项目形成报告递交政府部门后得到采纳,不仅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现代城市的规划。
另一项咨询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农村发展,那就是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问题。目前,国产低速电动车主要是出口,在国内发展低速电动车的争议很大,比如不够“高大上”、低高速混流带来的安全问题等。
郭孔辉认为,低速电动车比一般燃油汽车便宜,充电方便,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不应该因为技术不够先进就采取全面封杀的政策。“先进的技术不一定适合全部地区,是否采用某种先进技术必须考虑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状况,效果如何得看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情况。”
针对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郭孔辉形成了“市场引导,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的咨询建议。
必须解决“大而不强”问题
近几年,郭孔辉先后负责了“制造业强国之路”咨询项目,以及汽车发展“四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技术基础)研究。咨询项目做得越多,郭孔辉便越体会到中国汽车行业基础之薄弱。
尽管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使汽车工业明显进步,但同时也导致自身研发能力逐渐减弱。对此,郭孔辉认为,“基础研究不牢固就难以创新,亟需科研院所加强研究。”
“人小的时候不会走路需要大人抱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但不能长到十几岁了,还让大人抱着,这就不行了。骨头被抱酥了,一辈子就不能自己走路了。”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尽早下地,自己学走路。”
几十年来,郭孔辉一贯主张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他也一直积极地为民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出谋划策。
郭孔辉刚从事科研时,没有实验场地、零部件,测试仪器靠自己动手制作,不少研究因为条件限制不得不戛然而止。相比那时,现在的研究环境已大大改善。郭孔辉表示,研究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当下各种有利条件,夯实基础,做好“四基”工作,使“汽车大国”早日变成“汽车强国”。
“汽车工业发展仍然需要核心技术和人才,我能干一点是一点。”他说。
从战火四起的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由航空到汽车,由企业到院校,郭孔辉握着科研的方向盘一直奔驰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前线。
“我只对科研感兴趣。”作为与共和国汽车工业一起成长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郭孔辉感慨道,“我毕生都在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虽遇到过不少辛酸和苦闷,但也尝到许多快乐和甘甜。”
当选院士的压力与动力
1993年,早在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前,郭孔辉就参与到筹备工作中。当时,筹备领导小组内工程技术领域专家占比小,为了保证首批院士遴选的专业性,在保留原6位发起人(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张光斗、王大珩、罗沛霖)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位工程技术背景较强、有代表性的中科院学部委员和专家,郭孔辉就是其中之一。
1994年2月,国务院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实行院士制度的决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工作正式启动。郭孔辉的条件符合评选要求,他的名字也被原机械工业部申报上去。
郭孔辉所在的吉林工业大学得知他有可能当选院士的消息后,颇为兴奋。该校的汽车专业在国内颇有名气,但跟兄弟院校比,整个学科缺乏“掷地有声”的带头人。
学校学科发展瞅准了郭孔辉,而他也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迫切的“眼神”。“计划经济时期,汽车行业重生产轻研发;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重引进轻创新,种种原因导致中国汽车行业总也上不去。”郭孔辉忧心忡忡。
那时,中国汽车行业没有一位院士。郭孔辉认识到自己当选院士的意义。
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名单公布,郭孔辉当选,成为96名院士中的一员。“得知当选的消息是很高兴的,终于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自己也能够以院士的身份为行业发展做些事。”郭孔辉说。
而今,由郭孔辉领导的汽车轮胎动力学研究已在国内首屈一指,吉林工业大学也在国际汽车制造舞台上享有一定声誉。
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郭孔辉精力旺盛,除了管理学校的重点实验室,还主持并参与了众多咨询项目。项目之多,连他自己都无法忆起全部,但其中有一个项目令他印象深刻。
改革开放后,见识到各式各样的国外汽车,许多人开始思考汽车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工具?郭孔辉就负责解答这一疑问,他担任了中国工程院与美国国家工程院合作项目“21世纪我国私用汽车发展研究”的中方主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对发展汽车的声音不少。然而,在对中国私用轿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等进行深入分析后,郭孔辉提出,“汽车是资产阶级享受工具”的观点是片面的,中国必须发展私用轿车,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应该尽快制定发展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
这一咨询项目形成报告递交政府部门后得到采纳,不仅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现代城市的规划。
另一项咨询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农村发展,那就是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问题。目前,国产低速电动车主要是出口,在国内发展低速电动车的争议很大,比如不够“高大上”、低高速混流带来的安全问题等。
郭孔辉认为,低速电动车比一般燃油汽车便宜,充电方便,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不应该因为技术不够先进就采取全面封杀的政策。“先进的技术不一定适合全部地区,是否采用某种先进技术必须考虑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状况,效果如何得看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情况。”
针对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郭孔辉形成了“市场引导,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的咨询建议。
必须解决“大而不强”问题
近几年,郭孔辉先后负责了“制造业强国之路”咨询项目,以及汽车发展“四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技术基础)研究。咨询项目做得越多,郭孔辉便越体会到中国汽车行业基础之薄弱。
尽管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使汽车工业明显进步,但同时也导致自身研发能力逐渐减弱。对此,郭孔辉认为,“基础研究不牢固就难以创新,亟需科研院所加强研究。”
“人小的时候不会走路需要大人抱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但不能长到十几岁了,还让大人抱着,这就不行了。骨头被抱酥了,一辈子就不能自己走路了。”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尽早下地,自己学走路。”
几十年来,郭孔辉一贯主张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他也一直积极地为民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出谋划策。
郭孔辉刚从事科研时,没有实验场地、零部件,测试仪器靠自己动手制作,不少研究因为条件限制不得不戛然而止。相比那时,现在的研究环境已大大改善。郭孔辉表示,研究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当下各种有利条件,夯实基础,做好“四基”工作,使“汽车大国”早日变成“汽车强国”。
“汽车工业发展仍然需要核心技术和人才,我能干一点是一点。”他说。
卜叶
郭孔辉
中国
汽车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